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鉗釱的意思、鉗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鉗釱的解釋

鉗和釱,古代的兩種刑具。《漢書·陳萬年傳》:“或私解脫鉗釱,衣服不如法,輒加罪笞。” 顔師古 注:“鉗在頸,釱在足,皆以鐵為之。” 南朝 梁武帝 《贖刑诏》:“鉗釱之刑,歲積於牢犴。” 唐 司空圖 《澤州靈泉院記》:“ 六祖 親授,捩其鉗釱;長老繼作,磨昏抉瞶。”《陳書·後主紀》:“剽悍輕侮,理從鉗釱。” 明 唐順之 《興國州同知徐公墓志銘》:“一切以鞭箠鉗釱從事,猶不能集。” 清 錢謙益 《如此過兩年》詩:“四季皆慘悽,六時自鉗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鉗釱(qián dì)是古代中國的一種複合刑具,由“鉗”和“釱”兩部分組成,主要用于拘束犯人的行動自由。其具體含義解析如下:


一、單字釋義

  1. 鉗(qián)

    指套在犯人頸部的鐵制刑具,即頸枷。其作用是通過限制頭部活動達到拘禁目的,常見于秦漢時期的刑罰制度中。

    來源:《說文解字》:“鉗,以鐵有所劫束也。”

  2. 釱(dì)

    指套在犯人腳踝的鐵制腳鐐,形如圓環,常以鐵鍊相連以束縛雙腳行動。

    來源:《漢書·刑法志》顔師古注:“釱,足鉗也。”


二、複合詞釋義

鉗釱作為複合刑具,特指同時施加頸枷與腳鐐的刑罰方式:


三、文化延伸

漢代法律文獻《二年律令》中多次提及“鉗釱”,印證其作為法定刑具的廣泛使用。此刑具組合不僅體現古代刑罰的嚴酷性,也反映了早期法制對人身控制的制度化設計。

來源: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關于刑具使用的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鉗釱是古代兩種刑具的組合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結構組成

    • 鉗:鐵制的束頸刑具,套在犯人頸部限制行動。
    • 釱(讀作dì):鐵制的腳鐐,箍住犯人雙腳。
  2. 用途
    二者常配合使用,用于拘束重刑犯,防止逃脫。如《漢書·陳萬年傳》記載,犯人私解鉗釱會被加重刑罰。


二、古籍中的使用案例

  1. 刑罰描述
    南朝梁武帝《贖刑诏》提到“鉗釱之刑,歲積於牢犴”,說明此刑具長期用于監獄。
  2. 社會約束
    唐代司空圖《澤州靈泉院記》用“捩其鉗釱”比喻破除思想束縛。

三、綜合釋義


參考資料

以上内容綜合自《漢書》、南朝文獻及權威字典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榜題不成器廠商鏟運車鉏灌圌山春茶賜舍盜食緻飽堤埂端箭斷路凫舄改陰戆人顧矚花舞互不侵犯條約蕙若毀室江東父老見慣司空檢文郊宗石室吉地覺羅空襲旯旮賫獻襕衫勞情離離亮亮路德淪陷馬見愁蠻鞾冒大不韪毛毛毛門向面向罴褥丕顯暴骨瓊璈紳董攝祚十八般兵器述敍死敗塗地肆诋崧嶽攤蛋外野猬合無墨水下餔仙倡閑管嶰律玺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