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名。即鈎吻。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七:“太陰之草,名曰鉤吻,不可食,入口立死。”
“太陰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植物本義
指一種名為“鈎吻”的毒草,最早見于晉代張華《博物志》記載:“太陰之草,名曰鉤吻,不可食,入口立死。”。這種植物毒性極強,誤食會緻命,因此在古籍中常被強調其危險性。
比喻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資料(如)提到“太陰草”被引申為成語,形容“心胸狹窄、心地陰險的人”。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或主流詞典,可能屬于非正式或地方性比喻,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注意:
太陰草是指一種生長在寒冷地區的草本植物,常被用于制作中藥。
太陰草的部首拆分為:"太"是一頭向右的人,表示人的意思;"阝"是一片半邊的土地,表示土地的意思;"艹"是草的意思。
太陰草的總筆畫數為18畫。
太陰草這個詞源于中文,屬于漢字詞語。它的繁體字為「太陰草」。
在古時候,太陰草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在篆書時期,它的寫法可能是「太陰艹」。
1. 我去山裡采集了一些太陰草,準備帶回去制作中藥。
2. 傳說中太陰草有治療感冒*********。
太陽草、陰雨草、陽草、草草、草地
寒草、寒地草、冷草、北草
熱草、南草、暖地草、溫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