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犬的意思、吠犬的詳細解釋
吠犬的解釋
(1).善于叫的狗。《荀子·王制》:“北海則有走馬吠犬焉,然而中國得而畜使之。” 宋 蘇轼 《于潛令刁同年野翁亭》詩:“我來觀政問風謡,皆雲‘吠犬足生氂’。”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善谏》:“餘按《北史·宋遊道傳》, 畢義雲 奏劾 遊道 , 楊遵彥 曰:‘譬之畜狗,本取其吠,今以數吠殺之,恐将來無復吠犬。’”
(2).喻供人差使者。《明史·王越傳》:“﹝ 王越 ﹞性故豪縱,嘗西行謁 秦王 ,王開筵奏妓。 越 語王:‘下官為王吠犬久矣,寧無以相酬者?’因盡乞其妓女以歸。”
詞語分解
- 吠的解釋 吠 è 狗叫:吠叫。狂吠。蜀犬吠日(喻少見多怪)。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犬的解釋 犬 ǎ 狗:獵犬。警犬。犬馬之勞。犬牙交錯。犬子(謙辭,對人稱自己的兒子)。桀犬吠堯(喻走狗一心為主子效勞)。 筆畫數:; 部首:犬;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吠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善于叫的狗
指犬類中擅長通過吠叫示警或守衛的品種。這一用法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 《荀子·王制》提到“北海則有走馬吠犬焉,然而中國得而畜使之”,說明古代将吠犬視為實用動物。
- 宋代蘇轼在《于潛令刁同年野翁亭》詩中用“吠犬足生氂”暗喻社會現象。
二、引申義:供人差使者
古代常以動物喻人,此處借吠犬比喻聽命行事的仆從或下屬。典型例證如:
- 明代陶宗儀《辍耕錄·善谏》記載,楊遵彥曾以“畜狗取其吠”為喻,強調不應因下屬頻繁執行命令而苛責。
注: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多用于特定語境或文學表達。如需更詳盡的文獻例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吠犬的詞義:
吠犬是指狗發出的叫聲。它既可以用來形容狗叫的聲音,也可以用來泛指狗在叫。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吠犬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口字旁,右邊是犬字旁。根據字的結構,吠犬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吠犬是一個古老的詞彙,在古漢語中已經存在。根據《說文解字》記載,吠犬的意思是狗叫。這個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
繁體:
繁體字中的吠犬與簡體字相同,沒有改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吠犬的形态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吠犬仍由口字旁和犬字旁兩部分組成。
例句:
1. 鄰居家的吠犬總是在晚上叫個不停。
2. 我喜歡遛狗,但有時候碰到一些吠犬過于兇猛。
組詞:
吠聲、犬叫、狗叫、咆哮
近義詞:
狗吠、犬吠
反義詞:
無聲、寂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