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國殘民的意思、蠹國殘民的詳細解釋
蠹國殘民的解釋
同“蠧國害民”。 宋 蘇轼 《張誠一責授左武衛将軍制》:“乃者姦言詖行,蠹國殘民之狀,論者紛然,方議其罪,而悖德隱惡,達于朕聽,考實其狀,至不忍言。”
詞語分解
- 蠹國的解釋 危害國家。 宋 蘇轼 《東坡志林·遊士失職之禍》:“ 春秋 之末,至于 戰國 ,諸侯卿相皆争養士……此皆姦民蠹國者,民何以支而國何以堪乎?” 明 張綸 《林泉隨筆》:“ 柳子厚 《憎王孫文》……今
- 殘民的解釋 .殘害百姓。 漢武帝 《禦史大夫遣郡國計吏敕》:“殘民貪污煩擾之吏,百姓所苦,務勿任用。”.被殘害的人民;劫後馀民。 三國 蜀 諸葛亮 《為後帝伐魏诏》:“廣宣恩威,貸其元帥,弔其殘民。” 唐
網絡擴展解釋
“蠹國殘民”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ù guó cán mín,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1.基本含義
指行為或現象侵蝕國家根基、敗壞社會風氣,嚴重危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常用于形容官員腐敗、政策失當等損害國家與民衆的行為。
2.字詞拆解
- 蠹:原指蛀蟲,引申為侵蝕、破壞。
- 國:指國家或政權。
- 殘:意為殘害、損害。
- 民:即民衆、百姓。
四字組合後,比喻像蛀蟲一樣從内部破壞國家,使民衆受害。
3.出處與用法
- 經典出處:出自宋代蘇轼《張誠一責授左武衛将軍制》,文中提到奸佞之臣“蠹國殘民之狀,論者紛然”,揭露其危害性。
- 用法:多作謂語或定語,與“禍國殃民”意義相近,用于批判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
4.相關延伸
- 近義成語:蠹國害民、禍國殃民。
- 反義概念:利國利民、安邦定國。
該成語通過蟲蛀的比喻,生動揭示了内部腐敗對國家與民衆的深遠危害,具有強烈的警示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蠹國殘民》這個詞是指某個國家或地區遭受嚴重破壞、領土減少、人民凋敝的狀态。拆分部首為虍國殘立,共12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曆史典籍,形容國家落魄、民不聊生的現象,用以警示人們珍惜和維護國家繁榮的重要性。
《蠹國殘民》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蠹國殘民」。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但仍能傳達相同的意義。
下面是一個例句:
「這個國家經曆了戰争和内亂後,成為了一片蠹國殘民的土地。」
一些組詞:
蠹蟲(dù chóng):指食害谷物、紡織品等物品的害蟲。
近義詞:
國破家亡、民不聊生、生靈塗炭。
反義詞:
國泰民安、國富民強。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