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明堂。《禮記·明堂位》 唐 孔穎達 題解:“ 蔡邕 《明堂月令章句》:‘明堂者,天子大廟,所以祭祀。 夏後氏 世室, 殷 人重屋, 周 人明堂。’饗功養老,教學選士,皆在其中。”
(2).指宗廟。《周禮·考工記·匠人》:“ 夏後氏 世室,堂脩二七,廣四脩一。” 鄭玄 注:“世室者,宗廟也。”《公羊傳·文公十三年》:“世室者何? 魯公 之廟也。 周公 稱大廟, 魯公 稱世室,羣公稱宮。此 魯公 之廟也,曷為謂之世室?世室,猶世室也,世世不毀也。” 宋 文瑩 《湘山野錄》卷上:“ 皇祐 中明堂大享,時世室亞獻,無宮僚,惟 杜祁公 衍 以太子太師緻仕 南京 , 仁宗 詔公歸以侍祠。”《明史·廖紀傳》:“光祿署丞 何淵 請建世室,祀 興獻帝 ,下廷議。”
“世室”是中國古代禮制建築中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明堂功能
世室是夏朝對明堂的稱呼,屬于天子舉行祭祀、養老、教學等重大儀式的場所。據蔡邕《明堂月令章句》記載,夏稱“世室”,殷稱“重屋”,周稱“明堂”,三者功能相似,均承擔國家禮儀與教化職能。
宗廟屬性
世室也指代宗廟,尤其用于強調宗廟的世代延續性。如《公羊傳》提到魯公之廟稱“世室”,意為“世世不毀”,即代代保留不拆除的祖廟。
夏、商、周三代對同類建築的名稱不同,但核心功能均為國家祭祀與權力象征。後世如明代仍有沿用“世室”指代宗廟的記載(如《明史·廖紀傳》)。
世室兼具“明堂”的禮儀功能與“宗廟”的家族傳承意義,是古代禮制與建築結合的重要體現。
《世室》是一個漢字詞語,由“世”和“室”兩個字組成。
“世”字的拆分部首為一丶,總共有五筆;而“室”字的拆分部首為宀,總共有四筆。
《世室》這個詞來源于《禮記·玉藻》。在古代,室指的是人居住的地方,世室則表示當代或世系中的家族。
《世室》這個詞的繁體字為「世室」,并沒有變化。
古時候,世室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在金文中,“世”字寫作“丗”,表示世代相傳;而在篆字中,“室”字被寫作“寺”,也有居住之意。
1. 他是一個世室大族的後代,受到了良好的家族教育。
2. 這個世室在這個地區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響力。
世室經營、世室世家、世室子孫
世家、世族、世襲
散財家、落魄之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