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粜的意思、盜粜的詳細解釋
盜粜的解釋
非法出賣(糧食)。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五:“ 張鷟 為 陽縣 尉日,有稱架人 呂元 僞作倉督 馮忱 書,盜糶倉糧粟。”《新唐書·食貨志四》:“ 兩池 鹽盜販者,迹其居處,保、社按罪。鬻五石,市二石,亭戶盜糶二石,皆死。” 元 無名氏 《陳州粜米》第三折:“那廝每不依欽定,私自加添,盜糶了倉米,乾沒了官錢。”
詞語分解
- 盜的解釋 盜 à 偷竊,用不正當的手段營私或謀取:盜竊。盜賊。盜伐。盜掘。盜運。盜賣。盜用。盜名欺世(亦稱“欺世盜名”)。 偷竊或搶劫財物的人:海盜。強盜。竊國大盜。 匪竊偷 筆畫數:; 部首:皿; 筆順編號
- 粜的解釋 粜 (糶) à 賣糧食:粜米。粜谷。粜糧。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盜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盜粜(dào tiào)指非法出賣糧食的行為,尤其強調違反當時法律或規定私自出售糧食。其中:
- “盜”:意為非法、盜竊;
- “粜”:指賣出糧食(與“籴”即買入糧食相對)。
二、曆史背景與文獻例證
- 唐代案例
根據《朝野佥載》記載,唐代曾有人僞造文書盜賣官倉糧食,後被官員張鷟查處。
- 法律嚴懲
《新唐書·食貨志》提到,對盜販糧食者按罪嚴懲,如“鬻五石,市二石,亭戶盜糶二石,皆死”,說明古代對此類行為的刑罰極重。
三、相關詞彙與成語
- 粜風賣雨:比喻空談或虛張聲勢(與“粜”相關但語義不同)。
- 關倉遏粜:指封閉糧倉、阻止賣糧,常用于災荒時期穩定糧價。
四、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或特定曆史背景下非法糧食交易,現代使用較少。若需研究古代經濟、法律或文獻,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盜粜》一詞是指盜取别人的莊稼谷物,是一個具有負面含義的詞彙。下面為您分解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盜(偷)含義為盜竊,而粜(滿)含義為充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繁體寫法是「盜穰」。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盜的字形是由「産」上面加一個「小人」,而粜的字形是由右邊是「日」,左邊是「滿」。以下是一個例句:他被指控盜粜他人的莊稼。
除此之外,盜粜也能作為動詞來使用,例如「盜粜稻谷」。近義詞可以是「偷竊」或「侵占」,而反義詞則是「耕種」或「勞動」。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謝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