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餓殍的意思、餓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餓殍的解釋

[corpse of the starved] 餓死的人。亦作“餓莩”

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孟子·梁惠王上》

詳細解釋

亦作“ 餓莩 ”。1.餓死的人。《後漢書·仲長統傳》:“及至一方有警,一面被災,未逮三年,校計騫短,坐視戰士之蔬食,立望餓殍之滿道。”《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又兼民窮財盡,餓殍盈途,盜賊充斥,募化無路。” ********* 《大哀篇》:“刀兵水火,天災乘之,人禍臨之,蕩析離居,轉死溝洫,屍骸暴露,餓殍橫野。” 茅盾 《脫險雜記》三:“我們看見大街上垃圾堆積如山,短短一段路程就接連出現了三四具餓莩。”

(2).餓得快死的人。 唐 白居易 《辨水旱之災明存救之術策》:“兇歉之年,則賤糶以活餓殍。” 明 王錂 《尋親記·就教》:“[小生]休道朱門生餓殍,[合]也曾白屋出朝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韻》:“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宮門一路蒿,住幾個乞兒餓殍。”

(3).餓死。 宋 王安石 《辭免平章事監修國史表》二:“百姓以安平無事之時,而未免流離餓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呂無病》:“今見如此用度,恐子孫有餓莩者矣。”

(4).使之餓死。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若謂古事皆實,則《西廂》《琵琶》推為曲中之祖, 鶯鶯 果嫁 君瑞 乎? 蔡邕 之餓莩其親, 五娘 之幹蠱其夫,見於何書?果有實據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餓殍”是一個漢語詞彙,專指因饑餓而死亡的人或屍體,常用于描述饑荒、災難等情境下的悲慘景象。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解釋,“餓殍”的核心含義是“餓死的人”,強調因食物匮乏導緻的死亡狀态。該詞源自古代漢語,在現代語境中仍保留其文學性和曆史感,常見于成語如“餓殍遍野”,形容餓死的人遍布田野,突出社會災難的嚴重性。

從詞義細節來看,“餓殍”不僅指個體死亡,還隱含集體性災難,常與曆史事件如饑荒或戰争相關聯。例如,在描述中國古代或近代饑荒時,該詞用于強調人道主義危機。其用法多帶貶義或警示色彩,提醒人們關注糧食安全和社會救助。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該詞典詳細收錄了“餓殍”的詞源演變和語義擴展,強調其從古至今的連貫性。

網絡擴展解釋

“餓殍”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拼音與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例句

  1. 經典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
  2. 例句:
    • “過去災荒年間,餓殍遍野,慘不忍睹。”
    • 白居易《辨水旱之災》:“兇歉之年,則賤粜以活餓殍。”

三、擴展含義

四、相關詞語


提示: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注意“殍”的正确讀音,避免與“浮(fú)”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哀請百鍊鋼寶鑒保值布衰倉琅産量朝經暮史車畝川壅必潰出谷釣鼇客堤堤滴緑鬥極發麪飛菟焚毀浮想噶倫宮車遠馭購置合矩痂癞郊配靜難襟懷可愍硜硜睽離來胤冷煖自知樂虞緑白買昏悶癢密要募役乾顫青領清謠铨取壤子茹柔吐剛灑翰三冬沙荒地深谿食次世掌絲綸水苔疏勺夙舊桃花岩鐵工題意通心脫帽酴蘇瑕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