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月流火的意思、七月流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月流火的解釋

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夏曆六月出現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後逐漸偏西下沉,故稱“流火”。指夏去秋來,寒天将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七月流火”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成語,其本義與現代常見誤解存在顯著差異。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結合權威文獻進行詳細解釋:

一、原始出處與天文含義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裡的“七月”指夏曆(農曆)七月,對應公曆八月左右;“火”特指心宿二(天蠍座α星),古稱“大火星”,是古代天文觀測的重要标志。所謂“流火”,描述的是夏末秋初時,大火星逐漸向西偏移墜落的天象變化,标志着暑熱消退、秋季将至。《毛詩正義》釋為:“大火星西流,是暑退将寒之候。”

二、權威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明确解釋:

“流火”:指大火星(心宿二)向西移動。古代以此作為夏去秋來的标志。

例證引《詩經》“七月流火”,并強調其象征季節更替的物候意義。

三、古今詞義演變與常見誤用

需特别注意:該詞本義與“天氣炎熱”無關。由于現代人對天文現象的陌生,“七月流火”常被誤用于形容公曆七月酷暑(如“盛夏流火”),實為典型訛用。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指出:“此‘火’非指火焰,乃星宿名;‘流’為移動而非流淌,不可望文生義。”

四、科學依據與文化内涵

據《中國天文年曆》推算,心宿二在黃經位置的西移,對應着北半球氣溫逐漸下降的自然規律。這一現象被周代先民納入農事曆法,成為指導紡織、儲糧等生産活動的時序标志,體現了中國古代“觀象授時”的智慧。《夏小正》《月令》等文獻均延續了這一物候記錄傳統。

“七月流火”原指農曆七月大火星西移的特定天象,喻示夏末秋涼将至。使用時需嚴格區分其本義與當代誤用的“炎熱”義,避免混淆古典文化的科學内涵。


參考文獻來源:

  1. 《詩經》(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3.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4. 《中國天文年曆》(科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七月流火”是一個常被誤解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古代天文曆法來理解:

一、原意解析

  1. 天文現象
    指農曆七月(夏曆)黃昏時,大火星(心宿二,天蠍座α星)逐漸西沉的現象,标志着暑熱消退、天氣轉涼。其中“火”特指星宿,非指火焰或炎熱。

  2. 時間對應
    “七月”對應夏曆(農曆)七月,相當于公曆8月下旬至9月,與公曆7月無關。

二、出處與演變

三、正确用法建議

該成語承載古代天文智慧,正确理解需結合農曆和星象。避免與公曆7月混淆,方能準确傳達其“寒來暑往”的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按尋百葉紅班固罷謝濱洲鐵路避喧不安于位不計草台班騁迹槌毀倒拔登龍門點頭咂嘴二拍額外負擔胏附鋒發韻流膏澤脂香狗吠不驚酣適恒量喉脣皇繇交便膠擾解鈴還須系鈴人驚遽近旁矜平躁釋九成台寄小讀者季興科派寬誕愦瞀勞勞穣穣眉心綿褫清景訖事秋聽戎落撒爛污商籍食量首塗韬旗天不怕,地不怕稊米體育運動通電同棺推知屯租亡何沃塉憲委效級晞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