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童白叟的意思、黃童白叟的詳細解釋
黃童白叟的解釋
黃口小兒和白發老人。泛指老老少少。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卿士庶人,黃童白叟,踴躍歡呀,失喜噎歐。” 明 湯式 《一枝花·贈人》套曲:“遠方,近方,黃童白叟知名望。一人下,萬人上,鐵券丹書姓字香。”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按:部民保留地方官,例所不許,而賢有司善政所逮,黃童白叟,卧轍攀轅,亦實有出於至誠者。”亦作“ 黃童皓首 ”、“ 黃童白颠 ”。 宋 司馬光 《送伊阙王大夫歌》:“黃童皓首接手而遊嬉。” 明 袁宏道 《邑錢侯直指疏薦序》:“夫今之黃童白颠,猶昔氓也;高冠長裾,猶昔士也。”
詞語分解
- 黃童的解釋 .幼童。 晉 葛洪 《抱樸子·雜應》:“金樓玉堂,白銀為階,五色雲為衣,重疊之冠,鋒鋋之劍,從黃童百二十人。”.指 黃香 。《後漢書·文苑傳上·黃香》:“ 黃香 字 文彊 , 江夏 安陸 人也。年
- 白叟的解釋 白發老人。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卿士庶人,黃童白叟,踴躍歡呀,失喜噎歐。” 宋 蘇轍 《代三省祭司馬丞相文》:“白叟黃童,織婦耕夫,庶幾休焉,日月以須。” 明 王錂 《尋親記·懲惡》:“
網絡擴展解釋
“黃童白叟”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字面含義:指黃發的兒童和白發的老人。
- 引申義:泛指所有年齡層的人,強調老少群體共存的情景。
出處與典故
- 最早出自唐代韓愈的《元和聖德詩》:“卿士庶人,黃童白叟,踴躍歡呀,失喜噎歐。”。
- 北宋蘇轼《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中也曾使用:“黃童白叟聚睢盱。”。
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由“黃童”(黃發兒童)和“白叟”(白發老人)并列組成。
- 常見用法:作主語或賓語,用于描述包含老人與孩子的場景。
例句:明·湯式《一枝花·贈人》中寫道:“遠方,近方,黃童白叟知名望。”。
近義詞與相關表達
- 近義詞:老老少少、黃童皓首、白叟黃童(倒序同義)。
- 反義詞:青壯之年(需根據語境補充)。
文化内涵
- 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老少和諧”的重視,常見于描繪市井生活或節慶場景的文學作品。
示例應用
- 現代用法:
“廟會上黃童白叟齊聚,熱鬧非凡。”(參考的造句風格)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典》或《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黃童白叟的意思
《黃童白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黃發白發的老人。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的對比和代溝。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黃 (部首: 黃字頭, 筆畫: 11) - 童 (部首:立, 筆畫: 8) - 白 (部首:白字頭, 筆畫: 5) - 叟 (部首:口, 筆畫: 7)
來源
《黃童白叟》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這篇文章中。它形象地描述了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差異,暗示年輕人不能忽視老年人的經驗和智慧。
繁體
繁體字寫作「黃童白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寫法規範,在古時候《黃童白叟》可以寫作「黃僮白叟」。
例句
他是一個有經驗的黃童白叟,我們應該傾聽他的意見。
組詞
黃衫童子、白發蒼蒼、叟學淺陋
近義詞
童叟無欺、老當益壯
反義詞
青春少年、黃發垂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