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法供的意思、法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法供的解釋

佛教語。謂對佛、法、僧三寶的供養。《魏書·釋老志》:“ 承明 元年八月, 高祖 於 永寧寺 ,設太法供,度良家男女為僧尼者百有餘人。” 唐 楊炯 《盂蘭盆賦》:“陳法供,飾盂蘭。” 清 龔自珍 《發大心文》:“佛涅槃時,受我最後法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法供是佛教術語,指嚴格遵循佛法儀軌的供奉行為或供品,具有神聖性與規範性。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方面:

  1. 符合教規的供奉儀式

    指在佛前或寺院中,依據佛教經典規定的儀式、程式進行的供養活動。強調供奉的形式、内容(如香、花、燈、果、飲食等)及供養者的心态(虔誠、清淨)均需契合佛法要求,區别于世俗隨意的供奉。

    來源參考:《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2. 法會中的特定供品

    特指在佛教法會(如祈福、超度、講經等)中,為莊嚴道場、供養三寶(佛、法、僧)而陳設的各類物品。這些供品不僅是物質表達,更象征對佛法的尊重與踐行,是法事活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宗教大辭典》(任繼愈主編)

文化背景與意義

“法供”體現了佛教對“如法”(契合佛法)實踐的重視。其價值不僅在于物質供養本身,更在于通過規範化的儀式和清淨的供品,傳遞信徒的虔誠心與對佛法的體悟,是修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漢傳佛教儀軌中,“法供”具有明确的程式和象征意義,是連接世俗與神聖的橋梁。

來源參考:中國佛教協會官網相關儀軌釋義、權威佛學學術著作(如方立天《中國佛教文化》)

網絡擴展解釋

“法供”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法律術語 指法律規定的供狀或供詞,即根據司法程式提供的正式陳述。由“法”(法律文書)和“供”(供述内容)組合而成,常見于古代司法文書或現代法律文獻中,強調證據的合法性。

二、佛教用語 指對佛、法、僧三寶的供養,包含物質與精神層面:

  1. 物質供養:通過法會、供品(如盂蘭盆)等形式表達虔誠,如《魏書·釋老志》記載北魏孝文帝設“太法供”的儀式。
  2. 法供養:更高層次的修行方式,包括誦讀佛經、踐行教義(如“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強調以佛法指導日常生活,而非僅物質供奉。

文獻佐證 佛教釋義在《魏書》、唐代楊炯《盂蘭盆賦》及清代龔自珍《發大心文》中均有記載,說明其曆史淵源。現代佛教實踐更注重法供養的修行意義,如初一、十五的持齋行善。

總結 該詞具有雙重語義:法律領域側重證據合法性,佛教領域則涵蓋儀式與修行。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熬炙跋嘴陂侈背離倍祿徧聞邊險倡獗斥諱次氯酸旦昔低聲地戲恩台二氧化錳飛觀扶颠持危規爲槐安國花營錦陣貨郎鼓剪撲蠒素較約幾于镌銘看齊可知道空對空雷居士涼陰淩澌摟攬髦峤盟盤愍然謬薦墨彩男低音牛子牌憑高僻執侵官攲斜曲期色勃賞工生術涉人奢溢食檗時子石阻水鴉兒庶正夙素通急文網小錢櫃下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