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魚的意思、發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魚的解釋

魚的一種,因形得名。 三國 魏 曹操 《四時食制》:“髮魚帶髮如婦人,白肥無鱗出 滇池 。” 明 楊慎 《異魚圖贊·發魚》:“髮魚帶髮,形如婦人,出於 滇池 ,肥白無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發魚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古代祭祀術語

發魚指古代君主春季祭祀時陳列魚牲的儀式。《周禮·天官·漁人》記載:“凡祭祀,共其魚之鱻薧。凡賓客,共其魚之膳羞。喪紀,共其魚之鮮槁。凡漁征,入于玉府。”《禮記·月令》中“季冬之月,命漁師始漁,天子親往,乃嘗魚,先薦寝廟”即與此類儀式相關,體現古代禮制中對自然資源的崇敬。

二、漁業生産用語

發魚可指開漁或魚類産卵的行為。《淮南子·時則訓》提到“季春之月,發魚”,描述春季魚類洄遊繁殖的自然現象,與古代農事活動密切相關。此用法在《農政全書》等古籍中亦有佐證,反映古代農耕文明對物候的觀察。

三、方言特殊含義

在閩南語等方言中,“發魚”存在引申用法。據《閩南方言大詞典》記錄,該詞可形容魚類腐敗時鱗片豎起的形态,此類地域性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體現漢語詞彙在方言中的多樣性發展。

網絡擴展解釋

“發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解釋主要來源于古代文獻及詞典記載,具體含義如下:

1.基本定義

“發魚”指一種因外形特征得名的魚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魏國曹操的《四時食制》。據記載,這種魚“帶發如婦人,白肥無鱗”,産于滇池(今雲南地區)。明代楊慎在《異魚圖贊·發魚》中也提到其形态類似婦人,體白無鱗,進一步佐證了這一描述。

2.詞源與寫法

3.文獻記載

曹操描述其“帶髮如婦人”,楊慎則補充“形如婦人,出于滇池”,均強調其獨特外形與産地。此外,部分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查字典)也收錄了這一詞條,定義與古籍一緻。

4.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籍引用或方言表述。例如,廣東順德地區曾用“發魚”代指某類魚塘養殖的魚類。

“發魚”是古代對一種滇池特産魚類的稱呼,因形似婦人發絲得名,屬于生僻詞彙。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四時食制》《異魚圖贊》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行蓓藟襞幅才韻蒼舒槽子長息齒牙爲禍貸子珰子盜金等價交換典柯釘鈴兜拕餌兵發性發展經濟學飛鉗墳包風不鳴條封口郛郭割舍公演過殿故意合音夾被窩腳高步低嶻嵯謹立可據渴脗寬辟款遣來意僚機栎輻力盡筋疲立式梅花拳咪姥溟色謬計牧童膩人努嘴平假名軀骸曲照塞氛屍居餘氣術悐天與人歸通進萬兒八千挽詩鹹鴨卵系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