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性的意思、發性的詳細解釋
發性的解釋
(1).謂使慧性、定性彰明。 唐 杜甫 《大雲寺贊公房》詩之一:“醍醐長發性,飲食過扶衰。” 仇兆鳌 注:“ 潘鴻 曰,《止觀輔行》雲:‘見是慧性,發必依觀;禪是定性,發必依止。’此發、性二字所本。”
(2).發脾氣。《醒世恒言·陳多壽生死夫妻》:“ 朱世遠 是本分之人,見渾家發性,攔他不住,洋洋的躲開去了。”
詞語分解
- 發的解釋 發 (發) ā 交付,送出:分發。發放。發行(批發)。 放,射:發射。百發百中。煥發。 表達,闡述:發表。發凡(陳述某一學科或一本書的要旨)。闡發。 散開,分散:發散。 開展,張大,擴大:發展。發揚。
- 性的解釋 性 ì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性質。性格。性命(生命)。性能。個性。屬性。 性質,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現:典型性。開放性。指令性。 男女或雌雄的特質:性别。男性。女性。 有關生物生殖的:
網絡擴展解釋
“發性”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使慧性、定性彰明
- 含義:指通過某種方式(如修行、思考)使内在的智慧或心性顯現、明晰。這一用法多見于哲學或宗教語境,強調内在精神的覺醒或提升。
- 例句:唐代杜甫《大雲寺贊公房》詩之一提到“醍醐長發性”,以“醍醐”(佛教中喻指智慧)比喻通過修行激發内在慧性。
2.發脾氣
- 含義:指情緒突然爆發,表現出憤怒或急躁的狀态,屬于口語化表達。
- 例句:《雅俗稽言·卷二一·人物發性》中記載:“俗呼暴怒曰發性”,并引用《笠澤叢書》描述某人“遇事發作,辄不能忍”。
使用場景與總結
- 哲學/文學語境:多用于描述精神層面的提升,如修行、文學創作等。
- 日常口語:描述情緒失控的狀态,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
(綜合來源:-8)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性的意思
“發性”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情緒爆發、情緒激烈、沖動、易怒等特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發性”由“犬”和“白”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發性”一詞的來源與人體的神經系統有關。在古代,人們認為情緒與身體的一種能量有關,這種能量稱為“性”,而當這種能量暴發時就表現為“發性”,也就是情緒的爆發。
繁體
在繁體字中,“發性”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不同,但“發性”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
例句
1. 他因為一點小事就發性了,把東西都摔了。
2. 這個小孩天生就有點發性,需要耐心教育。
組詞
發怒、發脾氣、發火、發飙、發狂、發洩
近義詞
暴躁、易怒、沖動
反義詞
平靜、冷靜、溫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