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鼓鳴金的意思、擂鼓鳴金的詳細解釋
擂鼓鳴金的解釋
金:指鑼。指戰場上擊鼓打鑼,以壯聲勢。
詞語分解
- 擂鼓的解釋 亦作“攂鼓”。急擊鼓。 唐 岑參 《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之三:“鳴笳攂鼓擁回軍,破國平藩昔未聞。”《三國演義》第九回:“ 郭将軍 可領軍抄擊其後,效 彭越 撓 楚 之法,鳴金進兵,擂鼓收兵。”《花月
- 鳴金的解釋 敲鑼,古代戰争中收兵不戰的信號鳴金收兵詳細解釋.敲擊钲、铙等金屬樂器。後多指敲鑼。古代多用以表示軍士進退的信號。《孔叢子·問軍禮》:“加刑罰,戮於社主之前,然後鳴金振旅。”《水浒傳》第五四回:“ 宋
網絡擴展解釋
“擂鼓鳴金”是一個源自古代戰争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由“擂鼓”和“鳴金”兩個動作組成:
- 擂鼓:指用力敲擊戰鼓,用于激勵士兵沖鋒陷陣;
- 鳴金:指敲擊金屬器物(如鑼、钹),作為收兵或結束戰鬥的信號。
合起來形容戰場上通過擊鼓、敲鑼來指揮戰鬥并壯大軍威的行為。
二、出處與演變
- 典故來源:最早見于元代雜劇《午時牌》,原文提到“不許搖旗呐喊,也不許擂鼓鳴金”。
- 語義擴展:後逐漸引申為“大張旗鼓地行事”,甚至帶有小題大做的意味。例如:“這不過是一件小事,不須要擂鼓鳴金,弄得人盡皆知”。
三、用法與示例
- 本義:描述古代戰場指揮場景,如《三國演義》中“水寨中擂鼓鳴金”的描寫。
- 比喻義:強調高調行動或造勢,如現代語境中形容宣傳活動聲勢浩大。
四、其他信息
- 注音:léi gǔ míng jīn;
- 近義詞:擂鼓篩鑼;
- 感情色彩:多為褒義,但需結合語境。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午時牌》《三國演義》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擂鼓鳴金:詞義解釋
《擂鼓鳴金》是一個成語,意為大膽宣傳,奮發有為。它象征着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力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擂鼓鳴金》的部首拆分為手(扌)和鳥(鳥),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擂鼓鳴金》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其中的“擂鼓”指鼓聲回響,而“鳴金”則指銅制樂器的聲音,表示發揮士氣、鼓動人心。
繁體字
《擂鼓鳴金》的繁體字為「擂鼓鳴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擂鼓鳴金”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差别。
例句
他們在舞台上擂鼓鳴金,激勵觀衆們為了夢想努力奮鬥。
組詞
鳴金收兵、鳴金入伍、擊鼓鳴金、士氣高昂、激奮人心
近義詞
振奮人心、激勵士氣、奮勇向前
反義詞
喃喃自語、垂頭喪氣、士氣低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