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名。 宋 時在 陳州 城北。因沿湖多柳,故稱。 宋 蘇轼 《次韻子由柳湖感物》:“惟有 柳湖 萬株柳,清陰與子供朝昏。” 查慎行 注引《名勝志》:“ 柳湖 在 陳州 城北。” 宋 蘇轍 《柳湖感物》詩:“ 柳湖 萬柳作雲屯,種時亂插不須根。”
關于“柳湖”的詳細解釋如下:
柳湖原指宋代位于陳州(今河南淮陽)城北的一處湖泊,因沿岸廣植柳樹而得名。該湖在宋代文人詩詞中多次出現,如蘇轼《次韻子由柳湖感物》中寫道:“惟有柳湖萬株柳,清陰與子供朝昏”,蘇轍亦作《柳湖感物》詩描述其柳樹繁茂的景象。
平涼柳湖
甘肅平涼市北郊亦有一處同名湖泊,由宋代蔡挺任渭州知州時引泉築湖、環湖植柳而建,後發展為隴東著名園林景觀。明清時期曾為書院(如“柳湖書院”),現為公園,以“柳湖晴雪”聞名,春季柳絮如雪紛飛,形成獨特景緻。
文化意象
因柳樹與湖泊的組合象征自然清幽,常被用于詩詞或地名中,如四川都江堰楊柳湖(因水利工程規劃而受關注)。
“柳湖”一詞既指向具體地理實體(河南陳州、甘肅平涼),也承載着古代文人對自然景觀的審美寄托。需結合語境區分具體指向。
柳湖是一個詞語,指的是一個湖泊中長滿了柳樹的景象。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木和水,表示柳湖是由樹木和水合成的地方。它一共有12個筆畫。
柳湖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中國文學中,柳樹常被用于描述美麗的自然景色。而柳湖則被視為柳樹的栖息地和自然的伴侶。柳湖在文學作品中常常被賦予豐富的意象,象征着甯靜、秀美和柔軟。
在繁體字中,柳湖的寫法與簡體字沒有太大差别。隻是繁體字的字形更加繁複,具有一定的裝飾效果。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柳湖的字形略有變化。柳的寫法為:“木”加“刀”下加“心”右,湖的寫法為:“水”上加兩點。這種寫法更加簡練,更貼近古代的筆法和風格。
以下是一些使用柳湖一詞的例句:
組詞:柳樹、湖泊、湖畔、湖景、柳影、湖光。
近義詞:柳林、柳岸。
反義詞:松山、石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