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騷然。擾亂騷動的樣子。《史記·酷吏列傳》:“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邊蕭然苦兵矣。” 唐 元稹 《兩省供奉官谏駕幸溫湯狀》:“不廢戒嚴,而猶物議喧嚣,財力耗顇,數年之外,天下蕭然。”《明史·宦官傳二·陳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蕭然,生靈塗炭矣。”
(2).空寂;蕭條。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新唐書·宦者傳上·程元振》:“虜扣 便橋 ,帝倉黃出居 陝 ,京師陷。賊剽府庫,焚閭衖,蕭然為空。” 宋 範仲淹 《嶽陽樓記》:“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袁鷹 《故鄉夜話》:“此外四壁蕭然,再沒有任何東西。”
(3).稀疏;虛空。 宋 葉適 《題<林秀文集>》:“鬢髮蕭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楊柔勝 《玉環記·臯谒延賞》:“雙親棄世十八年,囊篋盡蕭然。”《明史·忠義傳四·徐世淳》:“州嘗被賊,居民蕭然。”
(4).簡陋。 宋 陸遊 《自笑》詩:“惟餘數卷殘書在,破篋蕭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先君﹞每行縣以物自隨,杯湯不肯受。去官貧甚,鬻所乘馬以行,行李蕭然,觀者嘆息。” 王闿運 《侯官陳君墓志銘》:“乘輿蕭然,襆被而已。”
(5).蕭灑;悠閑。 晉 葛洪 《抱樸子·刺驕》:“高蹈獨往,蕭然自得。” 唐 杜甫 《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詩:“秋水清無底,蕭然浄客心。” 宋 蘇轼 《遊惠山》詩序:“愛其語清簡,蕭然有出塵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談起這事,好像天大禍事,就要臨頭一樣,比起前數月,蕭然而論 北京 事情的态度,真不同!”
“蕭然”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āo rán,其含義較為豐富,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空寂蕭條
形容環境冷落、毫無生機的狀态,如“四壁蕭然”“滿目蕭然”。
例句:陶潛《五柳先生傳》中“環堵蕭然,不蔽風日”,陸遊詩“破箧蕭然笑獠奴”。
擾亂騷動
指社會或局勢動蕩不安的狀态。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提到“北邊蕭然苦兵”。
簡陋樸素
形容生活條件簡單、清貧。
例詞:“囊橐蕭然”(口袋空空)。
潇灑悠閑
少數語境中可指灑脫、坦然的心境或儀态。
例釋:如人名“蕭然”可能隱含此意。
“蕭然”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用于人名,則可能寄托獨立、淡泊的寓意。
《蕭然》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風靜而花繁盛開的樣子。下面将分别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蕭(木字旁)+ 炀(火字旁)= 蕭 蕭字共有12畫
蕭然一詞最早來源于宋代文學家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詩句:“今年花正開時,蕭然不見人。”形容花開之時,周圍安靜冷落的景象。
《蕭然》的繁體字為曉然。
古時候漢字寫法為:曉然
1. 四月的早晨,公園裡的花壇蕭然靜谧,隻有清風和鳥鳴相伴。 2. 大雪過後,山間的世界一片蕭然,仿佛整個世界都靜止了。
蕭然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蕭炎:指風華正茂、英俊潇灑的模樣。 2. 蕭索:指冷寂而空虛的樣子。 3. 蕭條:形容寂寞冷清的樣子。 4. 蕭瑟:形容風聲悲涼的樣子。
1. 靜美:形容靜谧而美麗的樣子。 2. 靜谧:形容安靜而甯和的樣子。 3. 靜寂:形容寂靜而安甯的樣子。 4. 靜雅:形容幽靜而高雅的樣子。
1. 繁盛:形容熱鬧而興旺的樣子。 2. 喧嚣:形容嘈雜而繁忙的樣子。 3. 熱鬧:形容熱烈而熱鬧的樣子。 4. 紛亂:形容混雜而雜亂的樣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