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逆于心的意思、莫逆于心的詳細解釋
莫逆于心的解釋
心中沒有抵觸。指情感一緻,心意相投。
詞語分解
- 莫逆的解釋 指兩人意氣相投,交往密切友好詳細解釋語出《莊子·大宗師》:“﹝ 子祀 、 子輿 、 子犂 、 子來 ﹞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後遂以謂彼此志同道合,交誼深厚。 南朝 梁 沉約 《七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
專業解析
“莫逆于心”是一個富有文化底蘊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彼此心意相通,思想感情完全一緻,内心沒有任何抵觸或違逆。它強調的是一種深層次的、無需言表的默契與和諧。以下從詞典釋義、出處、用法等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 核心釋義
- 莫逆: “莫”表示否定,“逆”意為違背、抵觸。“莫逆”即沒有抵觸、沒有不順從。
- 于心: 在于内心、在心靈深處。
- 整體含義: 形容雙方或幾方在内心深處高度契合,想法、情感、志向等完全一緻,沒有任何分歧或違和感。這種和諧是發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它常用來形容知己、摯友或思想高度統一者之間的關系狀态。
二、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的源頭可追溯至道家經典《莊子》:
- 出處: 《莊子·大宗師》記載了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為友的故事。文中描述他們能夠“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意指四人彼此相視便能會心而笑,心意相通毫無違逆,因此結為好友。這是“莫逆于心”最經典的出處,奠定了其形容心意相通、情投意合的基礎含義 。
- 後世引用: 此典為後世廣泛引用和化用。例如,清代思想家王夫之在《讀四書大全說》中讨論學術觀點時也使用了“莫逆于心”來形容理解上的高度契合 。
三、 用法與辨析
- 用法: 通常作謂語、定語或狀語。用于描述人與人(尤其是知交好友)、人與思想觀念、或不同事物内在精神之間的高度和諧統一狀态。
- 例1(謂語):他們二人相交多年,早已莫逆于心,一個眼神便能明白對方所想。
- 例2(定語):他們是莫逆于心的摯友,共同經曆了無數風雨。
- 例3(狀語):對于這個觀點,他深以為然,莫逆于心地接受了。
- 與“莫逆之交”的關聯與區别:
- 關聯: “莫逆于心”是“莫逆之交”的情感基礎和核心内涵。正是因為彼此“莫逆于心”,才能結成深厚無比的“莫逆之交”。
- 區别: “莫逆之交”是名詞性短語,指代的是情誼深厚、志同道合的朋友關系本身。而“莫逆于心”是描述性短語,側重于刻畫這種關系或狀态的内在特質——心意的高度相通與和諧。
四、 權威詞典釋義佐證
權威漢語工具書對該詞有明确收錄和解釋:
- 《漢語大詞典》: 對“莫逆于心”的解釋緊扣其本源,釋義為“心中沒有抵觸。指情感一緻,心意相投”。該釋義直接點明了其“内心無抵觸”和“心意相投”的雙重核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雖未單獨收錄“莫逆于心”詞條,但對“莫逆”的釋義為“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莫逆:沒有抵觸)”,如“~之交”。這為理解“莫逆于心”提供了基礎支撐 。
五、 總結
“莫逆于心”源自《莊子》,意指内心深處毫無抵觸、完全契合,思想感情高度一緻。它不僅是描述深厚友誼(如“莫逆之交”)的内在基石,也可用于形容對某種理念、觀點發自内心的認同與共鳴。這個成語深刻體現了中華文化中對心靈相通、精神契合境界的推崇。
網絡擴展解釋
“莫逆于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心意相通、彼此情投意合,形容雙方在情感或認知上高度契合,沒有抵觸。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意思:指内心沒有抵觸,情感一緻,心意相投。
- 出處:出自《莊子·大宗師》中“三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描述子祀、子輿、子犁三人因心靈相通而結為摯友的故事。
二、用法與語法
- 語法結構:偏正式短語,通常作謂語使用(如“他們莫逆于心”)。
- 適用場景:多用于描述雙方對事物感受、價值觀或情感的高度一緻,而非僅指表面和諧。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情投意合、莫逆之交(強調深層契合)。
- 反義詞:貌合神離(表面和諧,内心疏離)。
- 辨析:與“情投意合”不同,“莫逆于心”更側重對外界事物的共鳴,而後者多用于情感交融(如男女之情)。
四、典故背景
《莊子》中記載,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因共同追求“超脫生死”的境界而相視一笑,成為莫逆之交。後來子桑戶去世,友人毫無悲戚,反以歌唱悼念,體現對生死觀的高度默契。
五、示例用法
- 文言例句:三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莊子》)
- 現代例句:他們雖未明言,卻早已莫逆于心,共同推進了這項計劃。
别人正在浏覽...
頒獎飙驅筆調别流筆耕殘氓鈔暴吃劍才村沽大黃黨派禘祫東耕動力機芳節紛結俯首聽命負俗之累公家婆姨韓盧逐塊黃樞貨賄公行交承加派架舌頭矜炫濅淫巨賢空設枯渠勞方離觀龍陽之興鹿塞蠻犷朦朣門坑米酒謙挹氣觸青廬輕身殉義冗職乳燕沙啞深要十六院誰分素颷唆犯太蒙攤底屯雲拓邏妄匠晚霜紋絲不動舞知險坂鹹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