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法相的意思、法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法相的解釋

(1).古代皇宮選擇妃嫔、宮女所規定的标準相貌。《後漢書·皇後紀序》:“ 漢 法常因八月筭人,遣中大夫與掖庭丞及相工,於 洛陽 鄉中閲視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已下,姿色端麗,合法相者,載還後宮,擇視可否,乃用登禦。”《隋書·列女傳·襄城王恪妃》:“妃姿儀端麗,年十餘,以良家子合法相,娉以為妃。”《北史·王世充傳》:“帝愈喜,因密令 世充 閲觀諸女,資質端麗合法相者,取正庫及應入京物以聘納之。”

(2).舊時指骨法、相貌。 漢 王充 《論衡·骨相》:“類同氣鈞,性體法相固自相似。” 漢 王充 《論衡·骨相》:“故 範蠡 、 尉繚 見性行之證,而以定處來事之實,實有其效,如其法相。”

(3).指佛像。 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銅為内肌,金為外膚,取法 西天 ,鑄成 東越 ,巍巍落落,毫光法相。” 清 周茂蘭 《王五癡積制錢為佛像五軀送供虎丘禅院》詩:“法相滿月真微妙,光瑩潔浄如琉璃。”

(4).佛教語。謂諸法真實之相。《法華經·化城喻品》:“大聖 * ,顯示諸法相。”《百喻經·山羌偷官庫衣喻》:“愚癡羌者猶如外道,竊聽佛法,著己法中,以為自有,然不解故,佈置佛法,迷亂上下,不知法相。” 南朝 梁 沉約 《枳園寺刹下石記》:“深達法相,洞了宗極,勤誠外著,仁隱内弘。”

(5).“ 法相宗 ”的省稱。 章炳麟 《菌說》:“夫六經之説,誠亦有權,與人天、小乘、法相、破相等教同意。”詳“ 法相宗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法相”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涵蓋佛教哲學、古代相術及曆史文化等領域。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佛教哲學中的核心概念

  1. 諸法真實之相
    指一切事物(諸法)的本質特征與外在表現,包含“體相”(内在本質)和“義相”(外在形态)兩方面。例如,佛教經典《大寶積經》提到:“一切法相、法相之性,不可以性為觀察”,強調法相超越表象的真實性。

  2. 法相宗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以研究“萬法唯識”為核心,主張通過分析諸法相狀探究真理。該宗派名稱中的“法相”即指對現象界的系統性研究。

  3. 相關術語

    • 五蘊:構成身心的色、受、想、行、識五要素。
    •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描述衆生的存在層次。
    • 四大:地、水、火、風,構成物質的基本元素。

二、古代社會文化中的含義

  1. 選妃與宮女的相貌标準
    漢代《後漢書》記載,皇宮通過“合法相者”選拔妃嫔宮女,要求“姿色端麗”且符合特定骨相特征。

  2. 相術中的骨法與相貌
    王充《論衡》提到“性體法相固自相似”,認為人的骨相與命運相關,如範蠡、尉缭等曆史人物通過骨相預測未來。

三、其他引申含義

  1. 佛像的莊嚴形态
    唐代文獻中“法相”常指佛像,如黃滔《丈六金身碑》描述佛像“巍巍落落,毫光法相”。

  2. 形容人的儀态端莊
    成語用法中,“法相”形容人舉止莊重、儀态有度,源自佛陀修行後内外一緻的莊嚴形象。

四、總結與應用領域

“法相”一詞主要應用于佛教哲學(探究真理)、古代相術(骨相判斷)、文學藝術(佛像描寫)等領域。若需更完整的曆史文獻或佛教經典例證,可參考《後漢書》《大寶積經》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意思

《法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表示法律規定的外在表現和特征。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一種法律或制度上的特征或條文。

拆分部首和筆畫

《法相》的拆分部首是“氵”和“目”,分别位于左右兩側。其中,“氵”是水部首,“目”是眼部首。按照傳統的筆畫書寫方式,分别有4畫和5畫。

來源

《法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它的意思最初是指法律規定的外在表現和特征,後來漸漸演化成了一個獨立的詞彙。

繁體

《法相》的繁體字形為「法相」,相對應的簡體字形為「法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法相》在古代的寫法為「法相」,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法相》的例句:

  1. 根據法律的《法相》,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
  2. 這個條款違反了我國憲法的《法相》。
  3.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法律制度稱為《法相制度》。

組詞

以下是一些與《法相》相關的組詞:

近義詞和反義詞

以下是一些與《法相》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