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vil defense] 在發生敵人進攻、陰謀破壞或其他敵對行動(例如空襲)的情況時,由民政當局組織居民進行的防護措施和緊急救援活動
民防是“民事防護”的簡稱(英文Civil Defence),指政府動員民衆采取防空襲、抗災救災等措施,實施救援行動以防範和減輕災害危害的活動。其核心内涵與作用如下:
民防涵蓋戰備防禦(如應對空襲)、自然災害防護(地震、洪水等)以及人為事故應對(如化學洩漏、火災),并逐步擴展到生态環境保護和國際人道主義救援領域。
人民防空(人防)是民防的組成部分,側重于戰時防空襲,屬于國防體系;而民防範圍更廣,兼具戰時與平時雙重職能。
全球已有110多個國家建立民防體系,國際民防組織(ICDO)協調成員國合作,并将3月1日定為國際民防日,旨在提升公共安全意識。
通過綜合政府動員、民衆參與和多領域協作,民防成為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的重要機制。
民防是指國家、地方政府組織的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産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安全防護措施。它包括災難防範、應急準備、演練訓練、救援救護、防護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旨在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識和應對能力。
民防的拆分部首是 "氏" 和 "阜",共有10個筆畫。
民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抗日戰争時期的翻譯,最早用于翻譯英文詞彙 "Civil Defense"。在繁體字中,民防被寫作「民防」。
古代漢字中的民防是「民防」。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書寫規範與現代有所不同。
1. 加強民防建設,提高人民的安全意識。
2. 我們需要參加民防演練,以提高我們的應急能力。
民防組詞:
1. 民防演習
2. 民防意識
3. 民防工程
4. 民防設施
近義詞:防衛、保衛、防護。
反義詞:無民防、無防備、不保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