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谯鼓的意思、谯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谯鼓的解釋

谯樓更鼓。 宋 陸遊 《客中夜寒戲作長謠》:“鼕鼕默數嚴譙鼓,耿耿獨看幽窗燈。” 明 葉憲祖 《金翠寒衣記》第一折:“斷送人譙鼓三更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谯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谯鼓(拼音:qiáo gǔ)指古代城牆上谯樓中設置的報更鼓。谯樓是城門上的瞭望樓,兼具計時和警戒功能,鼓聲用于夜間報時或傳遞信號。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學引用

    • 宋代陸遊《客中夜寒戲作長謠》中寫道:“鼕鼕默數嚴譙鼓,耿耿獨看幽窗燈”,描述靜夜中默數更鼓聲的情景。
    • 明代葉憲祖《金翠寒衣記》第一折提到:“斷送人譙鼓三更側”,借谯鼓聲烘托深夜氛圍。
  2. 功能意義
    谯鼓不僅是計時工具,也常被文人用作詩詞意象,象征時間流逝、孤寂或戍邊生活。

三、綜合釋義

四、權威來源參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辭海》或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谯鼓》的意思

《谯鼓》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來自安徽省亳州市的谯縣(現在改為亳州市渦陽縣)和亳州市以及谯縣所制作的鼓。

拆分部首和筆畫

《谯鼓》的拆分部首是讠(yán)和鼠(shǔ),部首位置在字的左邊,表示與言語有關。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來源

谯鼓源于中國古代的亳州谯國,是谯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谯鼓起源于戰國時期,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亳州谯鼓曾盛行于古代宮廷和民間,被廣泛用于慶祝、婚喪嫁娶等各種場合。

繁體

《谯鼓》的繁體字為「譙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谯鼓的漢字寫法較為繁複,為「譙鼓」。其中「譙」為縣名,「鼓」為樂器。隨着漢字的演變和簡化,現代漢字寫法變為「谯鼓」,保留了原義并簡化字形。

例句

他鄉演奏的谯鼓敲擊聲,讓我思念起家鄉的文化。

組詞

谯鼓棚、谯鼓藝術、谯鼓舞、谯鼓制作、谯鼓表演、谯鼓傳統

近義詞

亳州鼓、渦陽鼓、安徽鼓

反義詞

非谯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