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碑的意思、斷碑的詳細解釋
斷碑的解釋
斷裂殘缺的石碑。 宋 黃庭堅 《病起荊江亭即事》詩之五:“ 楊綰 當朝天下喜,斷碑零落卧秋風。” 元 傅若金 《韓淮陰廟》詩:“ 高帝 旌旗俱寂寞,斷碑零落後人看。” 清 方文 《富池晚泊》詩:“斷碑零落荒草間,欲考其詳罕知者。” ********* 《釣台的春晝》:“囑托了他以煮飯燒菜的雜務,我和船家就從斷碑亂石中間爬上了 釣台 。”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 碑的解釋 碑 ē 刻上文字紀念事業、功勳或作為标記的石頭:石碑。豐碑。墓碑。口碑。碑文。碑碣。碑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圖畫)。碑拓(?)。碑帖。碑林。裡程碑(a.設于道路旁邊用以記載裡數的标志;b.喻在曆史發展進
網絡擴展解釋
“斷碑”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詞義
指斷裂殘缺的石碑,常見于曆史遺迹或古建築遺址中。該詞由“斷”(斷裂)和“碑”(刻有文字的石制紀念物)組合而成,字面強調石碑的破損狀态。
二、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常作為意象出現:
- 曆史滄桑感:如黃庭堅《病起荊江亭即事》用“斷碑零落卧秋風”暗喻朝代更替的蒼涼。
- 功業消逝:周國平曾以“千秋功業隻是斷碑殘銘”表達對曆史興衰的哲學思考。
- 文化載體:馬之純《斷碑》詩中“姓名不足标青史”借斷碑探讨留名後世的虛妄性。
三、現代引申義
作為比喻性表達,可形容:
- 事物衰落:如機構輝煌不再、傳統技藝失傳等(例:“這家百年老字號已成斷碑”)
- 記憶殘缺:指模糊的曆史記載或逐漸消失的文化記憶。
四、特殊曆史關聯
北京圓明園“三·一八”烈士墓、清華大學的韋傑三紀念碑等特殊曆史遺存,也被稱為斷碑,承載着近代曆史事件的記憶。
注:如需查看具體詩句原文或曆史遺迹詳情,可參考、3、5、6的原始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碑》這個詞在漢語中具有特定的意思,指的是一塊被切割、分開或損壞的石碑。它的拆分部首是“石”和“卩”,共有16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碑文文化,當時人們常常在碑上刻寫文字以紀念重要的事件或人物。
《斷碑》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也為「斷碑」。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比如,在《斷碑》這個詞中,過去通常使用“棄文從卩”來表示“斷”的部分,而現代寫法使用了“石”作為部首。
以下是一個例句:這座古老的斷碑是我們曆史的見證。
與《斷碑》相關的組詞有:碑文、刻碑、石碑、碑刻等。
一個近義詞是:斷石。
一個反義詞可能是:完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