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獸樽的意思、白獸樽的詳細解釋
白獸樽的解釋
即白6*虎樽。 唐 避 太祖 諱,改虎為“獸”。《晉書·禮志下》:“正旦元會,設白獸樽於殿庭。樽蓋上施白獸,若有能獻直言者,則發此樽飲酒。案《禮》,白獸樽乃 杜 舉之遺式也,為白獸蓋,是後代所為,示忌憚也。” 宋 陳師道 《和朱智叔鹿鳴席上》:“充庭初識蒼龍礎,賜醴行霑白獸樽。”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二李省詩》:“日射紅鸞扇,風清白獸樽。”參見“ 白6*虎樽 ”。
詞語分解
- 白的解釋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顔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晝。白日做夢。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純潔:一生清白。白璧無瑕。 空的,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空白。白卷。 沒有成就的,沒有效果的:白忙。白說。 沒有付出代價的:白吃白喝。 陳述:自白。道白(亦稱“說白”、“白口”)。 與文言相對:白話文。 告語:告白(對公衆的通知)。 喪事:紅白喜事(婚事和喪事)。 把字寫錯或讀錯:白字(别字)。 政治上反動的
- 獸樽的解釋 蓋上雕繪獸形的酒樽。古多為朝廷宴飲用具。《晉書·禮志下》:“正旦元會,設白獸樽於殿庭,樽蓋上施白獸,若有能獻直言者,則發此樽飲酒。” 宋 秦觀 《代賀元會表》:“職拘藩國,莫瞻龍袞之升;心折宸居,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白獸樽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白獸樽”是古代一種特殊的酒器,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白獸樽”即“白虎樽”,因唐代避太祖李虎之諱,将“虎”改為“獸”而得名。樽蓋上裝飾有白獸(原為白虎),用于朝廷禮儀場合。
2.用途與曆史背景
據《晉書·禮志下》記載,在正旦元會(新年朝會)時,殿庭中會設置白獸樽。若有官員或士人敢于直言進谏,便可開啟此樽飲酒,以示鼓勵直言的風氣。這一傳統源自周代“杜舉之禮”,後演變為象征君主納谏的儀式。
3.形制與文化意義
- 形制:樽蓋上的白獸形象為後世所加,意在警示君主需敬畏直言,忌憚過失。
- 文學引用:宋代陳師道、周密等文人的詩句中曾提及此物,如“賜醴行沾白獸樽”“風清白獸樽”,均借其意象表達對朝政清明的期許。
4.避諱與演變
唐代因避諱制度修改名稱,是古代禮制中“為尊者諱”的典型體現。類似避諱現象在曆代文獻中常見,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詞義變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晉書》或宋代詩文相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獸樽(bái shòu zūn)是一個獨特的詞彙,以下是關于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白字的部首是白(bái),它表示與顔色、物體等有關的意義。
- 獸字的部首是獸(shòu),它表示與動物有關的意義。
- 樽字的部首是木(mù),它表示與木頭、森林等有關的意義。
- 總共的筆畫數是16。
來源:
白獸樽這個詞最初出現在《紅樓夢》中,是曹雪芹的一部古代經典小說。它被用來形容一個傳達貴族間秘密信息的器皿。
繁體:
在繁體字中,白獸樽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白獸樽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這個詞的基本意思和用法仍然相同。
例句:
- 這個故事中,白獸樽被用來傳遞一個重要的家族秘密。
- 她小心地打開白獸樽,取出裡面的信件。
組詞:
- 白紙樽(bái zhǐ zūn):指用來封存文件、重要信件的紙質容器。
- 獸皮樽(shòu pí zūn):指用獸皮制成的容器,如古代供奉神靈時使用的容器。
近義詞:
- 長生樽(cháng shēng zūn):指傳說中具有延年益壽之效的器皿。
反義詞:
- 破舊樽(pò jiù zūn):指老舊、破爛的容器。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滿足您的要求。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