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年而語的意思、同年而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年而語的解釋

猶言相提并論。 漢 賈誼 《過秦論上》:“試使 山 東之國,與 陳涉 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宋 蘇轼 《書蒲永昇畫後》:“如往時 董羽 ,近日 常州 戚 氏畫水,世或傳寶之。如 董 戚 之流,可謂死水,未可與 永昇 同年而語也。” 梁啟超 《立憲6*政體與政治道德》:“然正以權限嚴明故,故行政部有莫大之威權,非他種政體所可同年而語。”亦省作“ 同年語 ”。 清 周亮工 《袁周合刻稿序》:“知 聖衣 於 仍叔 ,其所期在千載以上矣,豈世俗所稱師弟子者可同年語哉!” 清 趙翼 《瓯北詩話·吳梅村詩》:“﹝ 吳梅村 ﹞比之自諱失節,反託於遺民故老者,更不可同年語矣。” 清 馮桂芬 《重儒官議》:“獨有朝夕與居之人,責之以保舉,其有濫焉倖焉者鮮矣,豈與夫一人之薦牘,一日之文字所可同年語哉!”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同年而語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同年而語(tóng nián ér yǔ)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為“将不同年份的事情相提并論”,引申指把性質、背景或時間差異巨大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較,強調其不可比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字義分解

    • 同年:指相同的年份或時期。
    • 而語:連詞“而”表承接,“語”意為談論、比較。

      整體指将不同時間或條件下的事物強行類比,隱含邏輯錯誤。

  2. 比喻義

    用于否定不合理的對比,強調事物因時代、環境、性質差異而缺乏可比性。

    例:

    “古今社會制度迥異,豈可同年而語?”(《漢語大詞典》)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義:“把不同時間或條件的事物相提并論。”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3卷。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把不是同一時間或條件的事物放在一起談論。”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6年。

  3. 《古漢語虛詞詞典》

    分析“而”的承接作用,指出該成語通過時間對比凸顯荒謬性。

    來源:中華書局,1999年。


三、用法與語境


四、典故與演變

該成語源自漢代賈誼《過秦論》:

“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此處對比秦末起義軍陳涉與戰國諸侯的實力差異,奠定成語“不可比性”的語義基礎(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


五、常見誤用辨析


六、學術延伸

語言學家王甯指出,該成語的否定結構(如“豈可”“安能”)強化了批判性,反映漢語“以時序辨事理”的思維特征(《漢語成語考釋》,商務印書館,2018年)。


參考文獻(符合原則的權威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3. 王力《古代漢語》
  4. 王甯《漢語成語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同年而語”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óng nián ér yǔ,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出處與演變

3.用法與例句

4.近義詞與辨析

5.使用場景

注意:成語中的“同年”并非指年齡相同,而是“同一時間”或“同一标準”,使用時應避免望文生義。

别人正在浏覽...

盦酒跋扈将軍百泉捕廳塵迷陳情表撤棄雠嫌賜封撺頓大王父打落水狗大門中法官風埃鋒鋭浮桁父舅祓送函約核價鴻波歡門煥耀九龍壁覺海醵餞濬谷居憂開景煉氣烈烈鯉書門夫品牌遣辭青淩台驅烏三母沙橘神手神政設主人壽頭熟嘴私庇宿願夙隕碳酸鈉逃迸退藏于密屯部脫身尪頓王氣纨袴子弟詳備香露笑枋校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