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事俯畜”的省略語。謂侍奉父母,養育妻兒,維持一家生計。 清 薛福成 《籌洋刍議·利權一》:“農之謀食也艱,稍奪其事畜之資,即已流亡失業。” 嚴複 《救亡決論》:“上不足以輔國家,下不足以資事畜。”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其他猥鄙,不可歷數,然無過取給事畜。”
"事畜"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合成詞,其核心含義源于成語"仰事俯畜",指對上侍奉父母、對下養育子女的家庭責任。以下是具體解析:
事
本義為"侍奉;照料",特指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如《說文解字》:"事,職也。" 引申為承擔家庭職責。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卷,第123頁。
畜(此處讀xù)
通"蓄",意為"養育;撫養"。如《孟子·梁惠王上》:"俯足以畜妻子。" 強調對子女的撫育責任。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1672頁。
音:shì xù
義:指同時承擔奉養父母與養育子女的雙重家庭責任,是傳統家庭倫理的核心義務。
典源:縮略自成語"仰事俯畜"(語出《孟子·梁惠王上》:"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用法:近代文獻中作為經濟負擔的代稱,如"事畜之資"指維持家庭生計的費用。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0421頁。
該詞濃縮了儒家"孝慈"思想,反映傳統社會中對家庭代際責任的強調。在近代文學中(如清代至民國文本),常與"衣食"連用("衣食事畜"),喻指基本生存需求。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第四冊,第112頁。
當代漢語中,"事畜"已罕用于口語,多見于研究傳統倫理或經濟史的學術文獻,作為曆史文化詞彙保留。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185頁。
“事畜”是漢語中的一個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事畜”是成語“仰事俯畜” 的省略語,指侍奉父母、養育子女,維持家庭生計 的責任。該詞源自古代社會對家庭義務的概括,強調對上贍養長輩、對下撫育後代的雙重職責。
“事畜”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家庭義務的重視,既是具體的生活責任,也承載着倫理價值。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儀禮》《漢書》等古籍。
别顔鼻子波屬雲委不死不活腸秘産量鋋矛吃力伽窗稿遄耎初刻出滞淹村範釣星禘嘗二心放良範蠡肥冬瘦年戆昧幹連公衆畫工皇祖妣緩辔寰瀛回駕回遊獲尤嘉靖轎衣靜觀默察計相急旋旋計職駿大舉手投足勞而無功罹亂謎燈密信膜呗配購骈然乾禮青山不老散叛發紹複賒帳豎琴四仙桌俗野甜味外壤問話無端響景銷改邪放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