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真的意思、反真的詳細解釋
反真的解釋
(1).道家語。謂複歸本原,回返天然。《莊子·秋水》:“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 陳鼓應 今譯:“謹守這些道理而不違失,這就叫做回復到天真的本性。”《淮南子·齊俗訓》:“今夫 王喬 、 赤誦子 ,吹嘔呼吸,吐故内新,遺形去智,抱素反真,以遊玄眇,上通雲天。”
(2).謂人死歸于自然。《莊子·大宗師》:“嗟來 桑戶 乎!嗟來 桑戶 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猶為人猗!” 陳啟天 注:“‘真’謂道,或自然。”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形盡神不滅》:“又以生為人羇,死為反真。此所謂知生為大患,以無生為反本者也。” 宋 蘇轍 《再祭張宮保文》:“至於委化之日,泊然反真。”
(3).返歸淳樸。 晉 傅玄 《傅子·檢商賈》:“故一野不如一市,一市不如一朝,一朝不如一用,一用不如上息欲,上息欲而下反真矣。”
詞語分解
- 反的解釋 反 ǎ 翻轉,颠倒:反手(a.翻過手,手到背後;b.反掌)。反複。反側。 翻轉的,颠倒的,與“正”相對: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反間(利用敵人的間諜,使敵人内部自相矛盾)。反訴。反饋。適得其反。物極必反。
- 真的解釋 真 ē 與客觀事實相符合,與“假”、“僞”相對:真誠。真谛。真摯。真心。逼真。認真。真才實學。真知灼見。 确實,的确:真好。真正。真切。 清楚,顯明:看得真。咬字很真。 本性,本原:純真。天真。 人的
網絡擴展解釋
“反真”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意義與道家哲學思想密切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道家哲學中的核心含義
-
複歸本原,回返天然
指通過修行或體悟,回歸到事物最原始、純粹的狀态。如《莊子·秋水》提到“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強調遵循自然之道以恢複天真本性。
《淮南子·齊俗訓》中“抱素反真”也體現了通過摒棄智巧、回歸樸素來達到與自然合一的思想。
-
人死歸于自然
道家将死亡視為回歸自然的過程。如《莊子·大宗師》中“而已反其真”暗指死亡是返歸道的境界。晉代慧遠在《沙門不敬王者論》中進一步闡釋,認為生命是束縛,死亡才是回歸本真。
二、延伸的社會與倫理意義
- 返歸淳樸
在晉代傅玄的《傅子·檢商賈》中,“反真”被引申為通過抑制物欲使社會回歸淳樸狀态,強調從統治者到民衆的簡樸實踐。
三、其他相關解釋
- 修身養性的階段
莊子将“反真”視為修身養心的過程,如“見獨”(體悟道的獨一性)是達到返真的前提。
“反真”在道家語境中既是哲學概念(複歸本原、生死觀),也是實踐目标(社會返樸)。其内涵從個體修行擴展至社會治理,體現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需注意,不同文獻對具體側重點的解讀可能略有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反真》這個詞是指對真實或事物本質的否定或反對。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反”部首,表示否定或相反的意思;右邊是“真”部首,表示真實或真理的含義。根據筆畫來拆分的話,它總共有10個筆畫。
《反真》一詞來源于中文,是以漢字為基礎的詞語。在簡化字的情況下,這個詞的繁體寫法和簡體寫法一樣。
在古漢字的寫法中,根據曆史的發展變遷,可能有不同的寫法。然而,對于《反真》這個詞來說,它的古代寫法和現今的寫法相似,即“反真”。
以下是一些關于《反真》的例句:
1. 我認為他的觀點是《反真》的,因為他總是無視事實。
2. 這個電影以一種《反真》的方式,探讨了人類的本性。
3. 她的行為表明她對愛情抱着一種《反真》的态度。
和《反真》相關的組詞有:真相、真實、真理。這些詞與反真意思相反。
近義詞包括:虛假、僞真。這些詞也指對真實性的否定。
而反義詞則是:真誠、真實。這些詞表示對真實性的肯定。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