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科條的意思、科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科條的解釋

(1).法令條文;法律條文。《戰國策·秦策一》:“科條既備,民多僞态。” 三國 魏 曹植 《文帝诔》:“恢拓規矩,克紹前人。科條品制,褒貶以因。”《舊唐書·代宗紀》:“設令廉恥守分,以奉科條,猶有祿廩之煩,役使之弊,而況貪猾縱欲,而動踰典章,作威以虐下,厚斂以潤己者乎!” 鄭觀應 《盛世危言·商戰》:“由國家明定科條:凡有能講求商務,獨出心裁者,準其領照自做。”

(2).條例;章程。 漢 陳琳 《檄吳将校部曲文》:“故令往購募爵賞,科條如左。” 宋 範成大 《圍田歎》詩之四:“臺家水利有科條,膏潤千年廢一朝。” 清 劉大櫆 《乞裡人共建義倉引》:“惟散財薄徵,為君上之所宜行,而無補於小民之窮餓,故其科條雖具,要不若積貯之為善也。”

(3).項目,科目。 漢 王充 《論衡·正說》:“其立篇也,種類相從,科條相附。” 唐 劉知幾 《史通·題目》:“夫戰争方殷,雄雌未決,則有不奉正朔,自相君長,必國史為傳,宜别立科條。至於 陳 項 諸雄,寄編 漢 籍; 董 袁 羣賊,附列《魏志》。既同臣子之例,孰辨彼此之殊。” 明 徐渭 《代雲南策問》:“後以科條舉者,在 漢 時稱明經,不及史, 唐 則惟三史而已。” 清 曹寅 《送朱林修北試》詩:“經義兼詞賦,科條孰後先?”

(4).謂分類整理成條款、綱目。《史記·太史公自序》:“罔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迹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推 三代 ,録 秦 漢 ,上記 軒轅 ,下至于茲,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漢書·丙吉傳》:“﹝ 吉 ﹞召東曹案邊長吏,瑣科條其人。” 顔師古 注引 張晏 曰:“瑣,録也。欲科條其人老少及所經歷,知其本以文武進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科條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1. 法令條文

    指法律或規章的具體條款。古代多用于指代律法中的細分條目,強調條分縷析的規範性。例如《漢書·刑法志》載:“科條既備,民知所避。”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2. 條例;章程

    泛指分項列舉的規則、章程,常見于古代公文或制度文獻。如《後漢書·桓譚傳》提及:“科條如左,以示來世。”

    來源:《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3. 分項列舉的事項

    現代用法中可指分類羅列的具體事項,如文書、契約中的條款。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

  4. 科舉考試的條例

    特指科舉制度中的考試規則與科目要求,如清代《欽定科場條例》。

    來源:《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科條”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四層含義,結合不同來源解釋如下:

  1. 法令條文或法律條文
    源自古代行政與法律體系,指官方制定的規範性條例。例如《戰國策·秦策一》提到“科條既備,民多僞态”,說明法令完善後民衆可能出現應對策略。在三國時期,曹植的《文帝诔》中也有“科條品制,褒貶以因”的表述,體現其對制度分類的作用。

  2. 條例或章程
    用于指代具體的行為規範或行政規定。如漢陳琳的《檄吳将校部曲文》提到“科條如左”,即通過條款形式明确規則。現代語境中也可延伸為機構内部的規章制度,例如“明定科條”即制定明确章程。

  3. 分類整理成條款或綱目
    強調對内容的系統性劃分,如漢王充《論衡·正說》中“科條相附”,指按類别整理文獻或制度。唐代劉知幾的《史通》進一步說明其在史書編纂中的分類作用。

  4. 項目或科目
    在學術或業務分類中,指具體的門類或條目。例如“種類相從,科條相附”描述按學科劃分項目,這與“科”字本身的分類含義(如“文科”“理科”)相關。

“科條”一詞既包含法律、行政的規範性,也涉及分類整理的結構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曆史用例多見于文獻典籍,現代使用則偏向規章制度或學術分類。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雲亭爆發星暴賦駁吏沉醉黐黏遲晚崇山峻嶺炊人蔥茏村醅惡德耳光子惡損豐牆峭址墳丘涪皤感詠高等學校貢詩耗匮號怒诃陵樽嬌好鲛織缙紳軍蔭殼果口袋戰術坤隅蘭亭臘人煉金麗川僇賴率醵泥淖塹坎愀然無樂七寶團圞勤敏楸英人造衛星榮國三荒五月善模善樣聖人社戲束苣私槖酥胷踏雨頹垣敗井外祟文符誣绐烏漉秃仙班鄉親裡道小幹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