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許多人聚集在一起。《水浒傳》第三回:“但見:扶肩搭背,交頸并頭;紛紛不辨賢愚,擾擾難分貴賤。”
以下是關于成語“交頸并頭”的詳細解釋:
“交頸并頭”形容許多人聚集在一起的場景,多用于描述人多的場合。字面意為“脖頸相交、頭并頭”,通過動作描寫展現人群密集的狀态。
該成語最早見于明代施耐庵的《水浒傳》第三回:“但見:扶肩搭背,交頸并頭;紛紛不辨賢愚,擾擾難分貴賤。”
此句生動刻畫了市井喧嚣、人群擁擠的畫面,體現成語的文學表現力。
適用于描寫集會、市集、節慶等熱鬧場合。例如:“元宵燈會上,遊人交頸并頭,燈火通明。”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水浒傳》原文或權威成語詞典。
《交頸并頭》是一個成語,意為兩個人或兩個動物互相并肩貼近,頭部相交。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彼此親密無間的關系或密切的合作。
《交頸并頭》成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交和并。其中,交的部首是親,筆畫數為6;并的部首是并,筆畫數為8。
《交頸并頭》最早出自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賀新郎》一詞:“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脈脈此情誰訴?交頸雙栖望廬山。”詞中的“交頸雙栖望廬山”形象地描繪了兩隻鴛鴦親密并肩而行,表達了人們對于夫妻或伴侶間深厚情感的祝福。
《交頸并頭》的繁體字為「交頸並頭」。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交字的寫法略有不同,為「父」和「交」組合,表示兩個人之間的親昵關系。并字的寫法跟現代一樣。
他們一起工作已經很多年了,交頸并頭,互相信任。
團結合作、親密無間、緊密合作
形影不離、密不可分、協力同心
各自為政、背道而馳、互不相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