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襃德的意思、襃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襃德的解釋

亦作“褒德”。頌揚德行。《漢書·武帝紀》:“夫本仁祖義,襃德祿賢,勸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繇昌也。” 唐 白居易 《李愬等鹹賜爵一級制》:“封爵之設,在乎賞勸,有以褒德,有以序勤:聳善興功,實由茲道。” 清 朱琦 《書歐陽永叔答尹師魯書後》:“吾觀自古聖人褒德録賢,而《論語》所記,如 吳太伯 、 微子 、 比幹 、 伯夷 、 柳下惠 之屬,詳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襃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bāodé,意為頌揚德行。該詞由“襃”(同“褒”,意為贊美)和“德”(德行、品德)組合而成,強調對高尚品德的贊揚。


二、引證與用法

  1. 古籍記載:

    • 《漢書·武帝紀》中記載:“夫本仁祖義,襃德祿賢,勸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繇昌也。”
      此處“襃德”指通過頌揚德行來激勵賢能之士,推動社會向善。
  2. 詞義延伸:

    • 在古代文獻中,常與政治教化相關,如通過表彰道德典範來維護社會秩序。

三、相關說明

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參考《漢書》《說文解字》等權威古籍或專業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襃德》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襃德》(bāo d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褒揚和贊美德行”。這個詞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非常常見。

拆分部首和筆畫

《襃德》這個詞由三個部首組成:衣(yī),言(yán),白(bái)。衣部為衣服的象形字,言部表示“說話”的意思,白部為“白色”的意思。

《襃德》共有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襃德》一詞源自古代漢字,具有悠久的曆史。在繁體字中,襃德的寫法為襃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和寫法會有所不同。關于《襃德》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是褒德

例句

1. 他以自己的善行赢得了人們的襃德。

2. 這部電影襃德了一個平凡但善良的人物形象。

組詞

1. 美德(měi dé):美好的品德。

2. 德行(dé xíng):指一個人的品德、行為。

3. 褒揚(bāo yáng):稱贊和表彰。

近義詞

1. 贊美(zàn měi):表達欣賞和稱贊的意思。

2. 頌揚(sòng yáng):高度贊美并歌頌。

反義詞

1. 貶低(biǎn dī):貶損和輕視。

2. 譴責(qiǎn zé):強烈地指責和譴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