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襃德的意思、襃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襃德的解释

亦作“褒德”。颂扬德行。《汉书·武帝纪》:“夫本仁祖义,襃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繇昌也。” 唐 白居易 《李愬等咸赐爵一级制》:“封爵之设,在乎赏劝,有以褒德,有以序勤:耸善兴功,实由兹道。” 清 朱琦 《书欧阳永叔答尹师鲁书后》:“吾观自古圣人褒德録贤,而《论语》所记,如 吴太伯 、 微子 、 比干 、 伯夷 、 柳下惠 之属,详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襃德”是“褒德”的异体写法,其规范词形为“褒德”。该词为古汉语复合词,由“褒”(bāo)与“德”组成,读音为bāo dé。在汉语词汇体系中,“褒”本义指衣襟宽大,引申为赞美、嘉奖,《说文解字》释“褒,衣博裾也”;“德”指道德、品行,《广雅》注“德,得也,谓得事宜也”。二字合称最早见于《汉书·武帝纪》:“其令祠官襃德禄功”,指表彰有德行者。

从语义结构分析,“褒德”属于动宾式合成词,核心含义为“褒扬德行”,常用于古代文献记载君主对忠臣贤士的嘉奖。如《后汉书·陈忠传》载:“褒德录善,帝王之常务”,强调这是帝王治理国家的重要事务。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但在研究古代典章制度、礼仪文化时仍具重要语料价值。

权威文献来源可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9册)
  2. 中华书局《汉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3.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网络扩展解释

“襃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拼音为bāodé,意为颂扬德行。该词由“襃”(同“褒”,意为赞美)和“德”(德行、品德)组合而成,强调对高尚品德的赞扬。


二、引证与用法

  1. 古籍记载:

    • 《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夫本仁祖义,襃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繇昌也。”
      此处“襃德”指通过颂扬德行来激励贤能之士,推动社会向善。
  2. 词义延伸:

    • 在古代文献中,常与政治教化相关,如通过表彰道德典范来维护社会秩序。

三、相关说明

若需进一步考证,建议参考《汉书》《说文解字》等权威古籍或专业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半更子薄躯剗除缠夹不清谄施诚是词法粗通带脉道知大声疾呼地理先生帝释青缎子顿阨妒忮風門孤对电子海纳好吹牛洪福齐天环形简衷疾咎羁束齎志军种开雕刻苦钻研壼则淩厉缕说庙堂文学摩肩接毂谋力凝聚力蓬山骈干棋侣杞柟卿士侵叛去杀赏假折床申黜生犀生疑守正不回宿读田基铜斗儿家计推治污世务外物以羣分遐促显白庠老谐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