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posite;contrary] 事物的兩個方面相互排斥或對立
亦作“ 相返 ”。事物的兩個方面互相對立或互相排斥。《韓非子·詭使》:“三者非不存也,而世一治一亂者何也?夫上之所貴與其所以為治相反也。”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接識》:“是故以深説淺,益深益異,異則相返,反則相非。” 宋 蘇轼 《國學秋試策問》之一:“請舉此數君者得失之源,所以相反之故,将詳觀焉。”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二:“跟他相反,他的堂客卻是一個油煎火6*辣性子。”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相反漢語 快速查詢。
“相反”是一個常用的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和用法:
表示兩種事物或觀點在性質、方向或立場上完全對立。例如:
用于引出與前文所述情況完全對立的結論或事實,常見搭配形式:
在數學邏輯中,“相反數”指絕對值相等、符號不同的數,如$5$和$-5$互為相反數,公式表達為: $$ a + (-a) = 0 $$
《相反》是一個常用的詞語,表示兩個事物或概念在某一方面互為對立或相對。
《相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和目,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相反》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的《說文解字》一書中。它由部首⺷表示相互關系,而目則表示乍看來的對立。可以理解為兩個人面對面地彼此注視着,形成了對立的狀态。
《相反》的繁體字為「相反」。
古代漢字寫法中,「相反」是以「相」字和「不」字組合而成,形狀如下:
相:
一一
目
不:
一一一
亻
1. 他們的性格完全相反,從來都無法達成一緻。
2. 這兩個觀點是相反的,争論了很久。
1. 相反面
2. 相反而行
3. 相反的意見
1. 對立
2. 相對
3. 相對立
1. 同樣
2. 一緻
3. 相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