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假寐的意思、假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假寐的解釋

[catnap;doze]

打盹兒,打瞌睡

[趙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傳·宣公二年》

詳細解釋

謂和衣打盹。《詩·小雅·小弁》:“假寐永歎,維憂用老。” 鄭玄 箋:“不脫冠衣而寐曰假寐。” 高亨 注:“假寐,不脫衣帽打盹。” 漢 應瑒 《正情賦》:“還幽室以假寐,固展轉而不安。” 唐 谷神子 《博異志補編·李全質》:“假寐于 沂州 城橫門東庭前。”《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 思溫 認得是故鄉之人,感慨情懷,悶悶不已,因而困倦,假寐片時。” 巴金 《家》九:“ 覺慧 定睛望着這個在假寐中的老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假寐在漢語中指非正式的淺睡或閉目養神,強調睡眠狀态的非深度性與短暫性。以下是權威詞典的詳細釋義及引用:


一、核心釋義

  1. 不脫衣冠的淺睡

    指和衣而卧、未進入深度睡眠的狀态。《漢語大詞典》釋為:“和衣打盹;打瞌睡”,如《詩經·小雅·小弁》:“假寐永歎,維憂用老。”鄭玄箋:“不脫冠衣而寐曰假寐。”

    引用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第1卷,第1580頁。

  2. 閉目養神,非真實入睡

    《古代漢語詞典》強調其“假裝睡覺”或“短暫休息”之意,如《左傳·宣公二年》:“(趙盾)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引用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2014年版),第752頁。


二、語義演變與用法


三、權威典籍佐證

《辭源》引《說文解字》析字源:“寐,卧也”,而“假”含“非真”義,故“假寐”即“非真睡”。

引用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第三版),2015年,第0345頁。


四、現代使用場景

  1. 文學描寫:如“他假寐片刻以緩解疲憊”。
  2. 醫學語境:指淺層休息狀态,區别于深度睡眠(見《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引用來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2014年,第646頁。

網絡擴展解釋

“假寐”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ǎ mèi,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不脫衣服短暫休息或打盹,通常帶有“閉目養神”的意味。例如:

    •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傳·宣公二年》)
    • 現代例句:“躺在床上假寐的洛小希歎了口氣,睜開雙眼,思緒萬千。”()
  2. 詞義辨析

    • 古代注疏(如杜預對《左傳》的注解)強調“不解衣冠而睡”,即未完全進入睡眠狀态()。
    • 現代部分工具書(如人教版教材)可能将其解釋為“假裝睡覺”,但這一用法存在争議。學者認為“假寐”更偏向“短暫休息”,而非刻意僞裝()。

二、出處與演變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使用建議


通過綜合多來源信息可知,“假寐”的核心含義是“短暫休息”,古代多指不脫衣小睡,現代用法需注意語境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闇傷貶裁貶刺冰紋財覽采菱蟬槐蚩笑點花牌調順鍛壓房兄風鎬咈然高材革舊鼎新龜龍片甲閨箴鶴經黃孽喚審彙刻渾洪劍铓瞯然積惡餘殃今非昔比褲衩詈辭流動資本龍炯盧瞳蠻庭錨燈沒臉沒皮孟姥名重一時鳥驚魚散品竹調絃起浪榮擢乳養蛇蟺甚沒時幾失主屬聚説例鼠頭鼠腦術學私販松蘿共倚恬沖铤金土公推敬頑銅微辨閑諜邪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