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假寐的意思、假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假寐的解釋

[catnap;doze]

打盹兒,打瞌睡

[趙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傳·宣公二年》

詳細解釋

謂和衣打盹。《詩·小雅·小弁》:“假寐永歎,維憂用老。” 鄭玄 箋:“不脫冠衣而寐曰假寐。” 高亨 注:“假寐,不脫衣帽打盹。” 漢 應瑒 《正情賦》:“還幽室以假寐,固展轉而不安。” 唐 谷神子 《博異志補編·李全質》:“假寐于 沂州 城橫門東庭前。”《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 思溫 認得是故鄉之人,感慨情懷,悶悶不已,因而困倦,假寐片時。” 巴金 《家》九:“ 覺慧 定睛望着這個在假寐中的老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假寐”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ǎ mèi,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不脫衣服短暫休息或打盹,通常帶有“閉目養神”的意味。例如:

    •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傳·宣公二年》)
    • 現代例句:“躺在床上假寐的洛小希歎了口氣,睜開雙眼,思緒萬千。”()
  2. 詞義辨析

    • 古代注疏(如杜預對《左傳》的注解)強調“不解衣冠而睡”,即未完全進入睡眠狀态()。
    • 現代部分工具書(如人教版教材)可能将其解釋為“假裝睡覺”,但這一用法存在争議。學者認為“假寐”更偏向“短暫休息”,而非刻意僞裝()。

二、出處與演變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使用建議


通過綜合多來源信息可知,“假寐”的核心含義是“短暫休息”,古代多指不脫衣小睡,現代用法需注意語境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假寐

「假寐」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短暫地睡着,也可理解為打盹。此詞的拆分部首為「亻」和「宀」,部首「亻」表示人,「宀」表示房屋,合在一起表示人在房中休息。漢字「假寐」的筆畫數為14。來源于《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在繁體中文中,「假寐」的寫法保持不變。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假寐」可以寫作「價寐」。其中「價」意為寸,表示寸步不離,強調休息時身體完全放松。這種寫法在現代已不常用。

以下是關于「假寐」的例句:

  1. 太陽照在窗簾上,我不禁開始假寐。
  2. 我在午後假寐的時候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3. 雖然隻是短暫的假寐,但我感到精神煥發。

與「假寐」相關的組詞有:

「假寐」的近義詞有「打盹」、「小睡」等,反義詞可以是「清醒」、「入眠」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