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粟的意思、奉粟的详细解释
奉粟的解释
禄米。《史记·孔子世家》:“ 卫灵公 问 孔子 :‘居 鲁 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 卫 人亦致粟六万。”
词语分解
- 奉的解释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举杯祝酒)。奉献。奉祀。奉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奉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
- 粟的解释 粟 ù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粟子。沧海一粟。 古代泛称谷类:重(恘 )农贵粟。 姓。 笔画数:; 部首: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奉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词拆分解释
- 奉:本义为恭敬地捧着,引申为进献、接受俸禄等含义。在“奉粟”中特指官员接受朝廷发放的俸禄。
- 粟:原指谷子(小米),后泛指粮食。古代官员俸禄常以粮食形式发放,故“粟”在此代指俸禄。
二、整体含义
“奉粟”指古代官员的禄米,即朝廷以粮食形式发放的俸禄。例如《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鲁国任职时“奉粟六万”,卫国人亦给予同等俸禄。
三、历史背景
古代官员俸禄制度中,粮食是重要支付形式,尤其在秦汉以前。以“粟”代俸体现了农业社会以实物经济为主的特点。
四、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文语境,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例如金代耶律履诗句“长身奉粟愧侏儒”即用此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奉粟这个词源于古代,意为献上稻谷或大米。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奉粟的详细信息。
(h2)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奉的部首是大,总共有8个笔画;粟的部首是米,总共有6个笔画。
(h2)来源
奉粟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礼制。在古代社会中,奉粟是一种对上级或神灵表示敬意的行为。人们会献上粟米作为一种祭品或供奉,以示尊重和感恩。
(h2)繁体
奉粟的繁体字是奉穌。
(h2)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奉和粟的写法可能和现在有所不同。正如文献中所记载的,汉字的形状和结构在历史长河中会发生变化。
(h2)例句
1. 他奉粟供奉神灵,希望能得到保佑。
2. 部落首领奉粟献给国王,表达对他的忠诚和敬意。
(h2)组词
奉粟可以参与构词,形成其他词语,例如:奉献、奉行、粟米等。
(h2)近义词
奉粟的近义词可以是献粮、祭拜、供奉等。
(h2)反义词
奉粟的反义词可以是克扣、没收、剥夺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