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狐和兔。亦以喻壞人;小人。 漢 揚雄 《長楊賦》:“虎豹狖玃,狐兔麋鹿。” 唐 崔颢 《古遊俠呈軍中諸将》詩:“地迴鷹犬急,草深狐兔肥。” 宋 張元幹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詞:“底事 昆侖 傾 砥柱 ,九地 黃 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 清 玉瑟齋主人 《血海花·嚼雪》:“縱橫狐兔擅威權,空叫我嫠緯凄涼痛抱天。” 梁啟超 《留别澳洲諸同志》詩之一:“狐兔中原惡,幹戈舊歲徂。”
“狐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狐狸和兔子,常比喻狡詐或卑劣之人。狐狸象征狡猾,兔子代表膽小,組合後多用于形容心機深沉、品行不端的小人。
象征意義
狐狸被視為狡詐的代表,兔子則因怯懦聞名,二者結合後,既可指具體動物,也可引申為壞人、小人。
文學應用
古代文學中常以“狐兔”暗喻社會動蕩或政治腐敗中的惡勢力。例如:
多用于詩詞、成語中,帶有批判或隱喻色彩。如唐代崔颢詩句“草深狐兔肥”,表面寫景,實則暗諷環境滋生惡人。
“狐兔”一詞通過動物特性映射人性,兼具具象與抽象意義,常見于批判性語境。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古詩詞庫等權威來源。
《狐兔》是指狐狸和兔子兩種動物的合稱,常用來形容兩種性格、能力或者地位等完全不同的人或事物相互競争、對立的情況。
《狐兔》中的部首分别是犬和兔,犬部表示與狗相關的字,兔部表示與兔子相關的字。根據部首查字典可以得到很多和狐狸、兔子相關的字。
《狐兔》這個詞總共有13個筆畫,包括了橫、豎、撇、點等不同的筆畫形式。
《狐兔》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中,用來形容狐狸和兔子之間的鬥争。後來這個詞也被引申為形容兩個完全不同的對立事物之間的競争。
《狐兔》的繁體字為「狐兔」。
根據古代漢字的發展和演變,古時候《狐兔》這個詞可能有一些不同的寫法,但現代常用的寫法是「狐兔」。
1. 他們倆就像《狐兔》一樣,互相競争追逐。
2. 這個項目的競争對手就像狐狸和兔子,不斷争奪市場份額。
1. 狐狸
2. 兔子
3. 狐獴
4. 兔眼
5. 狐狸精
1. 對立
2. 競争
3. 矛盾
4. 敵對
5. 沖突
1. 合作
2. 和諧
3. 親密
4. 協調
5. 團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