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豐侯的意思、豐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豐侯的解釋

傳說中的古代因喝酒而亡國的諸侯。鄉射禮圖其形于罰爵上,作為酒戒之用。《北堂書鈔》卷一四八引 漢 崔駰 《酒箴》:“ 豐侯 沉酒,荷罌負缶,自戮於世,圖形戒後。” 晉 葛洪 《抱樸子·酒誡》:“ 豐侯 得罪,以戴尊銜盃。” 元 吳萊 《夜聽楊元度說宣和内宴雜事》詩:“ 豐侯 早著戒, 褒姒 竟為厲。” 清 厲鹗 《次韻西林和徐申來無酒》:“沉當戒 豐侯 ,嗜或敗 齊 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豐侯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如下:

一、本義與起源

豐侯指古代中國一種象征勸誡飲酒禮儀的器物或人形偶像。其形象為頭戴酒器、身佩酒具的坐像,常見于宴飲場合,用以警示過度飲酒的危害。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東漢鄭玄注《周禮》時引述的《三禮圖》,其中記載:“豐,國名也,坐酒亡國,戴盂戒酒。”

二、文化象征

豐侯被視為酒禮文化的具象化符號,承載兩層核心含義:

  1. 勸誡功能:通過具象化“因酗酒亡國”的君主(相傳為夏朝諸侯),警示世人節制飲酒,如《禮記·明堂位》疏雲:“豐侯坐酒亡國,故以名戒。”
  2. 禮制載體:古代宴席中陳設豐侯像,象征“酒以成禮”的儒家倫理,強調飲酒需遵循禮儀規範。

三、曆史演變

漢代至明清文獻中,豐侯逐漸成為酒文化的代名詞:

四、現代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中,豐侯被定義為古代勸誡飲酒的典型符號,如《漢語大詞典》釋義:“傳說中的古代因酗酒亡國的諸侯,後用作酒杯的代稱,亦泛指酒具。”


權威參考來源:

  1. 《三禮圖》(鄭玄注《周禮》引文),收錄于《欽定四庫全書》經部禮類
  2. 《事物紀原·卷八·豐侯》,宋代高承撰(中華經典古籍庫)
  3.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第12卷,頁894

網絡擴展解釋

“豐侯”是古代傳說中的一位諸侯,其核心含義與飲酒誤國的警示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豐侯”指傳說中因沉溺飲酒而亡國的諸侯,常被用作反面教材告誡後人節制飲酒。古代鄉射禮中将其形象刻于罰酒器具上,提醒飲酒者以此為戒。

二、出處與典故

  1. 文獻記載

    • 東漢崔駰《酒箴》記載:“豐侯沉酒,荷罌負缶,自戮於世,圖形戒後”,說明其因酗酒導緻亡國,形象被刻于酒器以警示後人。
    • 晉代葛洪《抱樸子·酒誡》提到:“豐侯得罪,以戴尊銜盃”,進一步強化了其作為酒戒象征的意義。
  2. 禮儀應用
    鄉射禮(古代射箭飲酒的禮儀)中,将豐侯的形象繪制于“罰爵”(罰酒用的酒杯)上,提醒參與者飲酒應有節制。

三、引申含義

該詞後來演變為對過度飲酒行為的代稱,并成為傳統文化中“酒德”教育的典型範例。元代吳萊等文人也曾引用此典故,強調飲酒需有度。

四、其他說法辨析

部分文獻(如)提到“豐侯”指才華出衆的貴人,但此解釋與主流典籍記載不符,可能是對“豐”字“豐富”義的誤引申。綜合高權威性來源,主流含義仍以“酗酒亡國”為核心。

五、文學用例

清代黃毓祺在《詠史三十一首》中寫道:“仍勸安豐侯,上書俯且偻”,此處借“豐侯”暗喻勸谏統治者勿重蹈覆轍。

“豐侯”作為文化符號,體現了古代對節制飲酒的重視。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細節,可參考《北堂書鈔》《抱樸子》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北京理工大學不居彩棚策名暢行沖言沖語川岫黛巘分式腐身俘斬訃紙改脩古質禾鈎橫力皇宮繪飾活天冤枉箭弦角掎警标驚黩救亡圖存魁伉魁實連母臨津樠木眉閑莫此為甚鳥铳盤尼西林蟠潛噴火器啟程清顔親口塞種少年宮慴栗生賴詩寮守黑説骖説風説水私入道肆刑籔箕熣燦太一數讨保填服天意銅印池碗脫限帶涎沫小斂下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