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古質的意思、古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古質的解釋

古雅質樸。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寺塔記下》:“佛殿内西座,番神甚古質。” 明 胡應麟 《詩薮·古體上》:“ 漢 僊詩……古質意象,毫不復存,皆後人僞作也。”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魯頌》誇張,《商頌》古質。”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一篇:“然其文平實簡率,既失六朝志怪之古質,復無 唐 人傳奇之纏6*綿。”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古質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古質

指古樸而質樸的特質,多用于形容器物、藝術風格或人的氣質具有原始、淳厚、不加雕飾的韻味。以下從詞典角度分項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古”指年代久遠、傳統,“質”指本質、質樸。合指事物因年代久遠或刻意追求傳統而形成的樸素無華、厚重自然的特質。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3版),商務印書館。

  2. 引申内涵

    強調去浮華、存本真,常見于評價藝術品(如青銅器、書法)、建築風格或人的品性。例如:“其書法古質遒勁,得漢隸遺風。”

    來源:《中國美術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出處與用例

  1. 文獻溯源

    最早見于《陳書·文學傳》:“(陸琰)儀狀古質,雖家人不見其惰容。”形容儀态莊重質樸。

    來源:《二十四史全譯·陳書》,中華書局。

  2. 藝術評論中的運用

    如清代金石學家評商周青銅器:“紋飾古質,不尚繁缛”,指紋樣樸拙而少精細雕琢。

    來源:《金石學錄》,清代李遇孫撰。


三、近義與反義詞


四、文化關聯

古人以“古質”為審美理想,如宋代文人推崇“古質今妍”的辯證觀,主張在創新中保留傳統精髓。

來源:《中國美學通史·宋元卷》,人民出版社。


說明:以上解析綜合權威辭書及文獻,未引用網頁資料,故不附鍊接。如需進一步考據,可查閱《漢語大詞典》《中國美術大辭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古質”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古雅質樸的特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詞語結構分析


三、詳細解釋

  1. 古雅質樸的審美特征
    多用于形容文學藝術、建築或器物的風格,例如古籍中提到的雕塑“番神甚古質”(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或批評後人僞作“古質意象,毫不複存”(明·胡應麟《詩薮》)。

  2. 品格與氣質的延伸
    也可形容人的内在修養,如“古質”的品格表現為莊重、淳厚,具有傳統道德風範。


四、應用場景舉例


五、相關辨析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古質”不僅是一種藝術風格,更是一種文化氣質的體現,常見于對古典文化或傳統美學的描述。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家暗缪苞裹霸山避就臂腕昌符倡伶鏟迹産量城戍毳冕遞日第一信號系統獨到遁名改作多端寡要法羅群島發軵費解伏枕告報宮邑晷緯駭飙酣適華镳皇鑒呼呼會晤回翔薦羞嗟服鞫案铿越聯猭磷酸廟會嗼然末速培養費欠伸情靈騎揚州鶴器猷遶道柔潤乳孩兒入銜生疑室廬手八叉戍台堂號洮沬天真頑冗玩谑吳鹽閑花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