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眉間 ”。1.雙眉之間。 漢 趙晔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 吳 市吏﹞與 子胥 俱入見王。 王僚 怪其狀偉,身長一丈,腰十圍,眉閒一尺。” 唐 韓愈 《郾城晚飲奉贈副使馬侍郎及馮李二員外》詩:“城上赤雲呈勝氣,眉間黃色見歸期。” 唐 溫庭筠 《南歌子》詞:“臉上金霞細,眉間翠鈿深。”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二:“如 東坡 《眉石硯》詩,指胡馬于眉間,與此是一個規模也,而豈有意病哉?”
(2).喻指火急。《隋唐演義》第三八回:“眉間事,酒中休,相逢羨所謀。”
“眉閑”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雙眉之間的位置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如《吳越春秋》中描述人物外貌時提到“眉閒一尺”,即指雙眉之間的寬度。唐代韓愈的詩句“眉間黃色見歸期”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比喻緊急、火急
在古典小說如《隋唐演義》中,“眉間事”被用來形容緊迫的事務,例如“眉間事,酒中休”。這一含義強調事情急迫,需立即處理。
部分資料(如)提到“眉閑”為成語,表示“心情甯靜、無所事事”,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誤讀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需謹慎參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吳越春秋》《隋唐演義》等原始文獻。
眉閑是一個漢字詞語,其中的“眉”是指人眉毛,表示形容眉間空閑的樣子;而“閑”則是指沒有工作、業務,表示無所事事。所以,“眉閑”可以理解為眉毛空閑、沒有事情要做的狀态。
“眉閑”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個)和“門”(門),其中的“⺡”在古代叫做“毛”,是“眉”的本字;“門”則是表示“眉”字的左邊的部分。總計“眉閑”共有8畫。
“眉閑”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朱權撰寫的《千字文》中:“好自為之,不服則責之;早起早睡,清談淡飯。”其中的“早起早睡,清談淡飯”一句中,“眉閑”就是指早起早睡而不勞累的樣子。後來,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形容沒有繁忙事務的輕松閑適的生活狀态。
“眉閑”的繁體字是“眉閒”,其中的“閒”是使用了繁體字形“閑”的簡化形。
在古代書法中,漢字“眉閑”寫法略有不同。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把“眉”字的下邊部分寫得較長,并且在最後一筆稍微加一點拖尾,形狀比較像現代的“秀”字。而“閑”字的寫法則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沒有太大變化。
1. 她日子過得很滋潤,整天閑散無所事事,真是眉閑眼靜。
2. 忙碌了一周的工作,終于到了周末,可以放松一下,享受一下眉閑之樂。
眼皮眨、心閑志遠、閑雲野鶴、閑話家常
悠閑、輕松、空閑、無憂無慮
忙碌、繁忙、緊張、勞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