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口的意思、親口的詳細解釋
親口的解釋
[personally] 親自說出口
這是他親口答應的
詳細解釋
(1).出自本人之口。 唐 呂岩 《七言》詩:“神仙親口留斯旨,何用區區向外尋。” 元 無名氏 《連環計》第三折:“老宰輔,你令愛原是 呂布 之妻,流落在你府中,昨日酒席上親口許了 呂布 ,今日可送進太師府裡去了,是何道理。”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天子親口叫我問單于可安息好了。”
(2).親自用口。 毛6*澤6*東 《實踐論》:“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
詞語分解
- 親的解釋 親 (親) ī 有血統或夫妻關系的:親屬。親人。親緣。雙親(父母)。親眷。 婚姻:親事。 因婚姻聯成的關系:親戚。親故。親鄰。親朋。 稱呼同一地方的人:鄉親。 本身,自己的:親睹。親聆。親筆。 感情好,關系密切:親密。相親。親睦。親疏。 用嘴唇接觸表示喜愛:親吻。 疏 親 (親) ì 〔親家〕夫妻雙方的父母彼此的關系或稱呼(“ (親)家”讀輕聲)。 疏 筆畫數:; 部首:亠; 筆順編號:
- 口的解釋 口 ǒ 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聲的器官(亦稱“嘴”):口腔。口才。口齒。口若懸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港口。 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地方:口子。 心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親口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親口”是一個漢語副詞,表示某人直接用嘴巴說出某句話或表達某種信息,強調信息的直接性和來源的可信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與結構
- 字面拆分:“親”指親自、直接,“口”指嘴巴,組合後強調通過本人發聲傳遞信息。
- 核心含義:指信息未經他人轉述,由當事人直接說出。
二、使用場景
-
強調真實性
- 例句:“這是領導親口說的。”
- 作用:增強陳述的可信度,排除轉述可能的誤差。
-
否定懷疑
- 例句:“他沒親口承認,我們不能下定論。”
- 作用:暗示信息可能存疑,需當事人直接确認。
-
承諾或決定
- 例句:“她親口答應會來參加。”
- 作用:突出承諾的正式性和個人責任。
三、語法特點
- 搭配動詞:常與“說”“承認”“答應”“否認”等動詞連用。
- 位置:多置于主語後、謂語動詞前,如“他親口告訴我”。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親筆(書面)、當面、親述。
- 反義詞:傳聞、轉述、代傳。
五、注意事項
- 對象限制:隻能用于人類,不適用于動物或物體。
- 口語傾向:多用于日常對話,書面語中可用“親自聲明”“直接表示”等替代。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親口”的核心功能是強化信息的直接來源,在交流中常用于建立信任或要求确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親口》的意思
《親口》是一個表示親自說出、親自表達的詞語。它強調傳達信息或表達感情是由本人親自完成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親口》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字旁)和口(口字旁)。它的拼音是qīn kǒu。它由7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親口》一詞來源于漢字中的“親”字和“口”字。在繁體字中,“親”字和“口”字的書寫形狀與現代簡體字相似,沒有太大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親口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唯一的區别是在古代漢字中,筆畫的方向可能稍有不同。
例句
1. 他親口向我坦白了真相。
2. 他親口發表了感言。
3. 我要親口對她道歉。
組詞
近親、親昵、親切、接親、親屬
近義詞
本口、親手
反義詞
代口、含糊不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