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説骖的意思、説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説骖的解釋

解下駕車的馬。説,通“ 脫 ”。《禮記·檀弓上》:“ 孔子 之 衛 ,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 子貢 説驂而賻之。” 鄭玄 注:“賻,助喪用也。騑馬曰驂。”《宋史·寇準傳》:“ 準 少年富貴,性豪侈,喜劇飲,每宴賓客,多闔扉脫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説骖"(讀音:shuì cān)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複合詞,現屬生僻詞彙,主要出現在古籍文獻中。其含義需結合字源與曆史語境進行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説(shuì)

    通“脫”,意為解脫、卸下。此處非“說話”義,而是假借為解除動作。

    《說文解字》釋“説”:“釋也”,段玉裁注:“説釋者,開解之意。”

    來源參考:許慎《說文解字》卷三。

  2. 骖(cān)

    指古代駕車時位于兩側的馬(一車四馬中,中間兩匹稱“服”,外側兩匹稱“骖”)。

    《詩經·鄭風·大叔于田》:“兩服上襄,兩骖雁行。”鄭玄箋:“兩骖,兩服之外馬。”

    來源參考:《毛詩正義》卷四。


二、詞義考據

“説骖”即解開車轅旁的馬匹,屬先秦禮儀場景中的特定行為,常見于以下兩類語境:

  1. 遇喪事以贈助葬

    路遇他人喪車,解下己車之骖馬贈與對方,以示哀悼與資助。

    《禮記·檀弓上》:“孔子之衛,遇舊館人之喪……遂命子貢說骖而赙之。”鄭玄注:“赙,助喪用也。”

    來源參考:《禮記正義》卷六。

  2. 緊急情況下減輕車重

    為加快車速或通過險路,卸去骖馬以減輕負載。

    《左傳·文公十三年》:“秦伯以璧祈戰于河,責言于晉。士會曰:‘請東人之能與夫二三有司言者,吾與之先。’使士會。士會辭……繞朝贈之以策,曰:‘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既濟,魏人噪而還。秦人歸其帑,其處者為劉氏。”杜預注:“傳言繞朝以策贈士會,若今說骖。”

    來源參考:《春秋左傳正義》卷十九。


三、文化意涵

“説骖”體現了古代禮制中的恤喪之義與君子之風,被視作仁德之舉。鄭玄在《禮記注》中強調:“君子不虛贈”,說明該行為具有實際援助與精神撫慰的雙重意義。


四、權威辭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收錄“説骖”詞條,釋為:

解脫骖馬。謂以骖馬贈人。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1卷,第56頁。


參考文獻原文來源

  1. 《說文解字》許慎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毛詩正義》孔穎達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本)
  3. 《禮記正義》鄭玄注、孔穎達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本)
  4. 《春秋左傳正義》杜預注、孔穎達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本)
  5.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編纂處(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説骖”(shuō cān)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1. 詞義解釋
    “説”在此處通假為“脫”,意為解下、卸下;“骖”指古代駕車時位于兩側的馬(一車四馬中,中間兩匹稱“服”,外側兩匹稱“骖”)。因此,“説骖”指解下駕車的馬匹,常作為贈禮表達哀悼或資助之意。

  2. 出處與典故
    該詞出自《禮記·檀弓上》:孔子在衛國時,遇到曾住過的館舍主人去世,他入内哀哭。出來後讓弟子子貢解下馬車外側的馬作為喪禮贈予(“使子貢説骖而赙之”)。子貢質疑此禮過重,孔子則解釋自己因悲痛落淚,需以行動表達哀思(“予惡夫涕之無從也”)。

  3. 文化背景
    這一行為體現了古人“禮”與“情”的結合:孔子不拘常規禮儀,通過“説骖”将情感具象化,強調真誠情感需有實際表達,而非僅遵循形式。

“説骖”不僅是一個具體動作(解馬贈禮),更承載了儒家對情感與禮儀關系的诠釋,即情感真摯時,可超越常禮以表心意。

别人正在浏覽...

胞褢辨日冰甃不遺巨細彩鹢裁诏擦減熾張春黛糍粑燈虎錠子茶短供愕然方籍飛熊入夢感荷垢蠧鈎連寒木春華诃藜棒換文諱人艱關急慌慌涓滴不漏捐例居胥列嶽菱角巾陵衛六瘼流星群龍胡之痛鬧呵呵齧食陪賞偏院裒裒淺見潛居千齡起例清恙人梯山虧一篑生悶氣繩套仕籍淑慝司宮鎖谏俗文學滕王閣序偷娛枉禁務農蝦臛險扼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