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till owing]∶歸還一部分後還欠 [若幹數目]
(2) [a sum still owing]∶還欠的款項
(1).歸還一部分財物之後還有短欠。《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今年的雨水大,那棉花不得曬,都受了傷了,下欠的奴才也催過他們,趕明年麥秋準交。”
(2).指下欠的款項。如:我借的錢已全數還清,并無下欠。
“下欠”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詳細解釋:
在商業活動中,“下欠”特指交易鍊中下遊買家對商家的欠款。例如:商家A從供應商B處進貨後轉賣給客戶C,C欠A的款項稱為“下欠”,而A欠B的款項則稱為“上欠”。
在欠條、合同等法律文件中,“下欠”用于明确已償還部分與剩餘債務的關系。例如:“今償還借款5000元,下欠3000元于某日前結清”。
如需具體法律條款或商業案例中的用法,可參考來源中的高權威網頁(如)。
下欠指的是欠債或未盡還之義務的狀态。欠債是指欠别人的錢或物,不償還的責任。下欠也可以指未能履行承諾或未完全履行職責。
下欠這個詞的部首是下,筆畫數為3。
下欠是漢語詞彙,起源于古代漢字發展的過程。它最早的形态為下欠,後來演變為現在常用的下欠。在繁體字中,下欠的寫法為下欠。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下欠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更加複雜,字形可能會稍有差異。
1. 在財務上下欠了很多債主,現在面臨着巨大的還債壓力。
2. 這個工作你還沒完成,你現在還是下欠狀态。
下欠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
近義詞有:欠債、拖欠。
反義詞有:償還、還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