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諷喻匡贊。《新唐書·百官志四上》:“左諭德一人,正四品下。掌諭皇太子以道德,隨事諷贊。”
“諷贊”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諷”和“贊”兩個語素構成,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諷贊(拼音:fěng zàn)指通過委婉的言辭進行規勸和輔佐,即“諷喻匡贊”。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多用于描述臣子或官員對上級的勸谏方式。
二者結合後,形成“既含蓄勸谏又輔佐支持”的複合動作,強調通過委婉的方式實現匡正與協助的雙重目的。
《新唐書·百官志四上》記載:“左諭德一人,正四品下。掌諭皇太子以道德,隨事諷贊。”
此處指左谕德這一官職需以道德教化太子,并針對具體事務進行諷谏與輔佐。
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言文研究中。其核心含義可類比現代“建設性批評”或“寓教于谏”的表達方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代職官制度中的具體應用,可參考《新唐書》相關章節。
諷贊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以諷刺的方式表達贊揚或贊美。這個詞是由"諷"和"贊"兩個字組成,它把截然相反的兩種表達方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别具一格的詞語。 段落2 (h2标籤):部首和筆畫
諷這個字的部首是言,它由言和風兩個部分組成。贊這個字的部首是走,它由走和車兩個部分組成。因此,諷贊這個詞的部首是言和走。根據部首的位置和形狀,可以确定諷贊這個詞的排列順序。 段落3 (h2标籤):來源和繁體
諷贊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大宗伯》一書中。在古代,漢字有繁體和簡體兩種形式。諷贊的繁體字為諷讚,它的筆畫和簡體字相同,隻是形狀稍有差異。現代中文主要使用簡體字,因此我們通常使用諷贊這個詞的簡化形式。 段落4 (h2标籤):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諷贊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為“諷讚”。在使用繁體字的地區,人們仍然保留了這種寫法。這一古老的寫法帶有一種古典雅緻的韻味,給人一種古代文化的感覺。 段落5 (h2标籤):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諷贊這個詞的例句:
諷贊可以作為動詞使用,也可以作為名詞使用。與諷贊相關的一些詞語有諷刺、贊美、讚美等。諷刺是指以諷刺、嘲笑的方式對待某人或某事,贊美和讚美則是指由衷地稱贊和贊美。因此,諷贊與諷刺相似,但又有所區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