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讽赞的意思、讽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讽赞的解释

讽喻匡赞。《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諭德一人,正四品下。掌諭皇太子以道德,随事讽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讽赞"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讽"与"赞"两个语素的本义及古代文献用例进行解析。根据汉语构词法及典籍记载,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

一、本义解析

  1. 讽谏与赞美并存

    "讽"指委婉劝谏(《说文解字》:"讽,诵也"),"赞"表称扬(《说文》:"赞,见也")。二者结合形成矛盾修辞,特指通过表面赞扬实现规劝目的的表达方式。如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所述"讽赞相参",即用褒扬之语暗含警醒之意。

二、文献例证

  1. 古代政治语境

    臣子常以"讽赞"策略劝诫君主。如《后汉书·崔骃传》载其"作《达旨》以讽赞时政",借称颂当世之辞,暗喻改革之需。此类用法符合《文心雕龙·颂赞》"颂兼美刺,赞寓箴规"的文体特征。

  2. 文学批评范畴

    在诗论中,"讽赞"指含蓄的褒贬手法。明代胡应麟《诗薮》评杜甫《丽人行》"状椒房之盛,而讽赞具焉",指其描绘贵妃姐妹奢华时,表面铺陈赞美实则暗含批判。

三、现代语义流变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用词汇,但在研究古典文学、政治修辞时仍有学术价值。其概念可关联:

权威参考来源:

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讽""赞"的考释,及《文心雕龙》《文史通义》原典分析。具体用例详见《后汉书·卷五十二》《诗薮·内编卷三》。

网络扩展解释

“讽赞”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讽”和“赞”两个语素构成,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讽赞(拼音:fěng zàn)指通过委婉的言辞进行规劝和辅佐,即“讽喻匡赞”。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多用于描述臣子或官员对上级的劝谏方式。

二、词义解析

  1. 讽:本义为“含蓄的批评或劝告”,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诵也”,后引申为通过暗示、比喻等方式表达意见。
  2. 赞:意为“辅助”或“称扬”,既有辅佐支持的含义,也有赞美的成分。

二者结合后,形成“既含蓄劝谏又辅佐支持”的复合动作,强调通过委婉的方式实现匡正与协助的双重目的。

三、文献用例

《新唐书·百官志四上》记载:“左諭德一人,正四品下。掌諭皇太子以道德,随事讽赞。”
此处指左谕德这一官职需以道德教化太子,并针对具体事务进行讽谏与辅佐。

四、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文言文研究中。其核心含义可类比现代“建设性批评”或“寓教于谏”的表达方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代职官制度中的具体应用,可参考《新唐书》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哀眷百味羹暴诃飙口水避贤避贤路嗤玩愁肠传风春醅存放堤岸订稽断菑杜甫堕夫鄂渚凤鹤凤实个旧鸿璧候虫挥扰讲帐交争积重不返句决句无快干漆侩牛兰花指老套筒羸北良筹连序霝龠密图怒忿愆缧凄炯情不自已轻亵琼乳欺人自欺奇文瑰句取水忍铠杀气诗天子实用文受赇説媳妇儿同指土偶人微机乌曹舞动哓喋小动谢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