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削的意思、貶削的詳細解釋
貶削的解釋
指古代對官吏的職務、稱號等降級或削除。《三國志·蜀志·來敏傳》:“前後數貶削,皆以語言不節,舉動違常也。”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二:“今日為宰相,明日有貶削為匹夫者。” 清 龔鼎孳 《歲暮行》:“有司纍纍罪貶削,緡錢難鑄山非銅。”
詞語分解
- 貶的解釋 貶 (貶) ǎ 給予低的評價,與“褒”相對:貶低。貶義。褒貶(a.評論好壞;b.指出缺點)。 減低,降低:貶值。貶職。 褒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削的解釋 削 ā 用刀切去或割去:削皮。削發(?)。刮削。削足適履(把腳削去一塊來適應小鞋,喻遷就或勉強湊合)。 減少,删除:削剔。削職。削損。 像刀削過似的,一般形容陡峭或消瘦:削壁。削立(陡峭壁立)。瘦削。
網絡擴展解釋
“貶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iǎn xuē,其核心含義為古代對官吏的職務、稱號等進行降級或削除。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貶:指降低職位或評價;削:指削減、剝奪。兩字組合後,特指古代官員因過失或政治原因被朝廷降職、剝奪稱號等行政處分。
2.古籍例證
- 《三國志·蜀志·來敏傳》提到:“前後數貶削,皆以語言不節,舉動違常也。” 說明官員因言行不當多次被貶黜。
- 宋代曾敏行《獨醒雜志》記載:“今日為宰相,明日有貶削為匹夫者。” 進一步印證了古代官職變動的嚴苛性。
3.現代使用注意
- 該詞主要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描述古代官僚制度下的懲罰措施,現代一般不用于日常表達。
- 需注意與“貶谪”區分:“貶谪”側重流放或降職,而“貶削”更強調對職位、稱號的直接剝奪。
4.易混淆概念
- 部分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毀謗他人”,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主流權威釋義仍以官職降級為主。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三國志》《宋史》等史書,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貶削(biǎn xiāo)一詞意為貶低、诋毀、使失去威望或地位的行為。它的部首是貝并使用了鄉音旁,總共有12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
在繁體字中,貶削的寫法為賤削。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其基本含義一直保持不變。
以下是一些貶削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常常通過貶削他人來提升自己的地位。
2. 這篇文章對于那位著名作家進行了無端的貶削。
3. 對他的職業進行貶削是對他人格的侮辱。
除了貶削,還有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貶損、貶斥、貶低、削弱
近義詞:貶損、诽謗、诋毀
反義詞:褒揚、贊美、尊崇
希望這些簡潔的解釋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