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貶削的意思、貶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貶削的解釋

指古代對官吏的職務、稱號等降級或削除。《三國志·蜀志·來敏傳》:“前後數貶削,皆以語言不節,舉動違常也。”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二:“今日為宰相,明日有貶削為匹夫者。” 清 龔鼎孳 《歲暮行》:“有司纍纍罪貶削,緡錢難鑄山非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貶削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貶”和“削”兩個語素構成,多用于古代文獻,指通過降低官職或削減爵祿的方式實施懲罰。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指降低官職或地位,如《說文解字》釋為“損也”,引申為降職、貶谪。

  2. 本義為用刀削除,引申為削減權力、爵位或封地,如《廣雅》注“削,減也”。

    二者組合後,“貶削”強調通過降職與削權雙重手段實施懲戒,常見于史書對官員過失的記載。

二、典籍用例

三、語義特征

  1. 對象:

    多針對官吏、貴族,反映古代等級制度下的身份懲戒。

  2. 程度:

    嚴于單一“貶谪”,包含職位與特權的雙重剝奪,接近“革職削爵”。

  3. 語境:

    常與政治過失(如渎職、謀逆)關聯,見于正史刑法志或列傳。

四、近義辨析

權威來源: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的條目分析,并援引《資治通鑒》《舊唐書》原典印證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貶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iǎn xuē,其核心含義為古代對官吏的職務、稱號等進行降級或削除。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古籍例證

3.現代使用注意

4.易混淆概念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三國志》《宋史》等史書,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礙難白點風寶鄰八賢王邊韶懶邊頭币貢冰蘗博勞钗佩蟲使傳入檔案館打喳喳帝韶耳食之言鳄蜥匪夷所思敢言之貫次管事孤塗還服海螺漢廒洄糾頀夏家累千金尖利郊霈金醴钜什跨時靈鈎龍鄉鹿皮翁貓頭面折廷争冥頑不化墨鏡鬧社鳥蟲篆倪煥之盤戲奇宕琴鍵求人踆兔日月旗三白食三品料衰斁書帶談論韬迹天茁推說纨袴無憂樹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