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魯敦樸的意思、椎魯敦樸的詳細解釋
椎魯敦樸的解釋
謂質樸誠實。 明 方孝孺 《甯野軒銘》:“善為治者,常養斯民之質于冥冥之中,使之全其性而不鑿其天,顓然無思,頽然無為,椎魯敦樸而不雜以僞,故其民難搖而易化。”
詞語分解
- 椎魯的解釋 愚鈍,魯鈍。 宋 蘇轼 《六國論》:“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魯無能為者。” 楊樹達 《<積微居金文說>自序》:“餘受性椎魯,不自揣量,妄欲用 王氏 校書之法治彜銘。”
- 敦樸的解釋 敦厚樸實;忠厚樸實方正敦樸詳細解釋見“ 敦樸 ”。亦作“ 敦樸 ”。敦厚樸素。《史記·孝文本紀》:“上常衣綈衣,所幸 慎夫人 ,令衣不得曳地,幃帳不得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後漢書·樊準傳》:
網絡擴展解釋
“椎魯敦樸”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chuí lǔ dūn pǔ,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1.詞義解釋
- 核心含義:形容人質樸誠實、敦厚純樸 的品性。
該詞由四個單字構成,每個字均有輔助表意作用:
- 椎(chuí):愚鈍、樸實(如“椎魯”連用表示愚鈍質樸)。
- 魯(lǔ):粗拙、不精明(與“椎”連用強化質樸之意)。
- 敦(dūn):厚道、誠懇(如“敦厚”)。
- 樸(pǔ):樸素、不矯飾(如“樸實”)。
2.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明代方孝孺《甯野軒銘》中:“椎魯敦樸而不雜以僞,故其民難搖而易化。”。
此句意為:統治者通過培養民衆的質樸本性(不摻雜虛僞),使其不易被蠱惑且易于教化。
- 適用語境:多用于形容人或群體性格淳樸、不浮華,也可引申為治理方式注重返璞歸真。
3.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敦厚樸實、憨厚純樸、質直無華。
- 反義詞:狡黠虛僞、矯飾浮誇、巧言令色。
4.注意事項
- 拼音易錯:注意“椎”讀作chuí(非“zhuī”),“樸”讀pǔ(非“piáo”或“pò”)。
- 現代使用:該詞較為古雅,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日常口語中使用較少。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背景,可參考明代文學作品或權威詞典(如、2、3的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椎魯敦樸的含義
《椎魯敦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思是“團結一緻、和諧友好”。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團結一緻、和睦相處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椎魯敦樸》這個詞由椎、魯、敦、樸四個字組成。
- 椎:木部,3畫。
- 魯:魚部,11畫。
- 敦:攴部,12畫。
- 樸:木部,5畫。
詞源來源
據考證,《椎魯敦樸》一詞來源于《禮記·樂記》中的“椎魯敦樸,純厚無畫”的描述,意為“呂魯之地,人民純樸而無私心”的讴歌。
繁體形式
《椎魯敦樸》在繁體字中的形式為「椎魯敦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區别。《椎魯敦樸》中的字在古代的寫法分别為:
例句
1. 人們應該心懷椎魯敦樸的精神,共同合作解決問題。
2. 這個社區的居民一直以椎魯敦樸的态度相互幫助。
組詞
椎魯(形容詞):純樸友好的。
敦樸(名詞):團結友好的精神。
椎敦(名詞):團結友好,純樸無私的态度。
近義詞
和諧、友好、團結、親善
反義詞
分裂、矛盾、對立、敵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