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死悌的意思、死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死悌的解釋

指兄弟情誼深厚,願求同死。 唐 張說 《贈陳州刺史義陽王碑》:“王二子配在 嶲州 ,及六道使之用刑也,長曰 行遠 ,以冠就戮;次曰 行芳 ,以童當捨。 芳 啼號抱 行遠 ,乞代兄命。既不見聽,固求同盡。西南傷之,稱為死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死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死悌”指兄弟情誼深厚到願意共同赴死,體現了極端的兄弟情義。該詞由“死”(極緻、不顧生命)和“悌”(儒家倫理中敬愛兄長的品德)組合而成。

二、曆史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張說《贈陳州刺史義陽王碑》的記載:義陽王之子行遠、行芳兄弟被流放至嶲州,兄長行遠被判死刑,年幼的弟弟行芳請求代兄赴死未果,最終選擇與兄長一同就義。此事被西南地區傳頌為“死悌”的典範。

三、文化内涵

  1. 儒家倫理延伸:在傳統“孝悌”觀念基礎上,将兄弟情義推向極緻;
  2. 犧牲精神體現:反映古代社會對家族倫理和手足情分的極端重視;
  3. 曆史特殊性:此類行為多出現在政治高壓或特殊曆史背景下,如碑文記載的武周時期政治清洗事件。

四、現代認知 該詞屬于古代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其注音為“sǐ tì”,《漢語辭海》等工具書仍保留詞條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死悌》

《死悌》(sǐ tì)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死”(sǐ)指的是生命的終止,死亡;“悌”(tì)則表示對兄長或長輩的順從、尊敬和孝順。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死”字的部首是“歹”(dāi),具有4個筆畫;而“悌”字的部首是“心”(xīn),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死悌”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孝道觀念,強調子女對父母兄長的尊敬和順從。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死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死」通常寫作「歲」,意為歲數、年紀;而「悌」字則寫作「頹」,表示松弛、傾斜。這些古代寫法代表了當時漢字的形态和含義。

例句

1. 我們要牢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對他們要一直保持着《死悌》之心。

2. 他對兄長一直懷有深深的《死悌》之情,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會第一時間來幫助他。

3. 在古代,人們對兄長的《死悌》程度非常重視,将之視為最重要的美德。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生死悌孝、死兄悌弟、死節悌親

近義詞:順從 孝順、尊敬、尊重

反義詞:逆從、不孝、不順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