鼇抃的意思、鼇抃的詳細解釋
鼇抃的解釋
《楚辭·天問》:“鼇戴山抃,何以安之?”後以“鼇抃”形容歡欣鼓舞。 唐 司空圖 《解縣新城碑》:“雖代積峥嶸,而聲稜悠久,滄溟鼇抃,日觀可危。” 宋 柳永 《傾杯樂》詞:“盈萬井,山呼鼇抃。” 宋 陸遊 《瑞慶節賀表》:“虹流電繞,適當聖作之辰;鼇抃嵩呼,共效壽祺之祝。”
詞語分解
- 鼇的解釋 鼇 á 同“鳌”。 筆畫數:; 部首:黽; 筆順編號:
- 抃的解釋 抃 à 拍手,鼓掌:抃舞(因歡欣而鼓掌舞蹈)。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鼇抃”是一個漢語詞彙,現通常寫作“鳌抃”,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讀音:áo biàn(ㄠˊ ㄅㄧㄢˋ)
- 本義:源自《楚辭·天問》中“鳌戴山抃,何以安之?”的典故,原指神話中巨鳌頭頂大山仍能歡快舞動,後引申為歡欣鼓舞的情感表達。
二、字形與結構
- “鼇/鳌”:傳說中海裡的大龜或大鼈,象征力量與穩定。異體字“鼇”與“鳌”通用。
- “抃”:本義為鼓掌,如“抃舞”(鼓掌舞蹈),引申為喜悅動作。
三、文學用例
- 唐代司空圖《解縣新城碑》:“滄溟鼇抃,日觀可危。”形容百姓對新城建成的歡慶。
- 宋代柳永《傾杯樂》:“盈萬井,山呼鼇抃。”描繪節慶時萬人歡呼的場景。
- 陸遊《瑞慶節賀表》:“鼇抃嵩呼,共效壽祺之祝。”用于表達對君王的祝賀。
四、現代用法
多用于書面或文學創作,形容盛大歡慶場面,如“四海鼇抃,共慶豐年”。
提示:該詞屬生僻詞彙,日常使用較少,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引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鼇抃(áo bǐ)這個詞是指鲛鲨的鳍,也可以指代其他類似的魚鳍。如需拆分該詞的部首,"鼇"部可以拆分成"魚"和"老"兩個部分,"抃"部則是由"扌"(手)和"沒有"組成。
"鼇抃"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爾雅》是最早提及該詞的辭書。在此前的繁體字中,鼇抃的寫法為「鰲摽」。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如今的簡化字寫法是「鳌摽」,繁體字寫法則是「鰲摽」。這些不同的寫法都起源于古代漢字的不同演變過程。
以下是一些使用鼇抃一詞的例句:
1. 這種魚的鼇抃非常鮮美。
鼇抃的組詞例子包括:鲸鼇、鲨鼇、鳌鼇等。近義詞例如:魚鳍、魚翅,反義詞則沒有顯著的對應詞彙。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