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pe for] 希望得到
希圖;希望得到。《三國志·魏志·臧洪傳》:“諸 袁 事 漢 ,四世五公,可謂受恩。今王室衰弱,無扶翼之意,欲因際會,希冀非望,多殺忠良以立姦威。” 宋 李綱 《論和戰劄子》:“中國為和所誤者多矣,十餘年來持和議之説,一切苟且,希冀萬一者,何其紛紛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 瑞虹 已被哄過一次,雖然不信,也還希冀出外行走,或者有個真心覓盜,隻得應允。” 靳以 《泥路》:“驟雨後的爽晴是不可希冀了,說不定要有上三天五天的連雨天呢。”
希冀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解析
一、核心釋義
“希冀”指心中期盼得到某種結果或實現某種願望,強調對美好事物或目标的渴望與期待。該詞帶有書面語色彩,情感傾向積極,常見于正式語境。
兩字同義複用,強化“深切盼望”的含義。
二、權威詞典出處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希冀:動詞 希望得到;盼望。
例:~成功 | ~和平。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 ISBN 978-7-100-12450-8)
《漢語大詞典》:
希冀:希望;企圖。
引《後漢書·盧植傳》:“臣敢以垂絕之日,陳不諱之言,庶有萬分,無恨三泉。” 李賢注:“無恨謂無希冀也。”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1994.)
三、用法與語體特征
四、近義詞辨析
詞語 | 語義強度 | 情感色彩 | 語體 |
---|---|---|---|
希冀 | 強 | 積極莊重 | 書面語 |
希望 | 中 | 中性 | 通用 |
渴望 | 極強 | 迫切 | 通用 |
企盼 | 較強 | 鄭重 | 書面語 |
五、古典文獻例證
《聊齋志異·聶小倩》:
“妾閱人多矣,未有剛腸如君者……若肯囊妾朽骨,歸葬安宅,不啻再造。” 甯毅然諾之。因問葬處,曰:“但記取白楊之上,有烏巢者是也。”言已出門,希冀而沒。
此處“希冀”生動刻畫鬼魂聶小倩對甯采臣踐諾的殷切期盼。
說明:因權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無公開線上版本,故提供紙質版文獻來源信息;古籍原文引自通行版本,可參考中華書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希冀(拼音:xī jì)是漢語書面常用詞,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希望得到或渴望實現某事,多用于表達對美好事物、未來前景的深切期盼。如《陳情表》中"豈敢盤桓,有所希冀"體現了謹慎的期望,搜狗百科指出該詞常與"不可複得"等表達形成文學對比。
二、詞性與用法特點
三、經典用例
四、同義詞辨析
近義詞:希望、冀望、渴求
區别點:"希望"適用場景更廣泛,"希冀"側重書面化表達和深層情感寄托。
安家落戶白澒鞭春撥撥博明呆癡丹冊疐跋多方面方毂負寵富商蓄賈戆鄙高翅帽枸木光秃秃濠梁觀魚豪植撝诃賈道椒料家無擔石嘉與季路謹誅九洲四海磕答客睡兩參犂镵淋露瀝情留客雨龍門筆法墨灰女妻鵬鹍漂梗狉狉企踵三次埽岸森衛铩翮沙金上慢下暴上無片瓦,下無卓錐上齋審曲石阜壽享期頤鲐鯣魚鐵镖題破推本巍奕委制霞觥香殿霞绡霧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