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采桑子的解釋

詞牌名。原本 唐 教坊大曲,名《採桑》或《楊下採桑》。 南朝 後主 作詞名《採桑子傳》, 宋 初名《採桑子》。一名《羅敷媚》、《丑奴兒》。雙調四十四字。


唐 教坊大曲有《采桑》,截取一“遍”單行,後用作詞牌。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雙調,四十四字,平韻。又有《添字采桑子》,四十八字或五十四字;《攤破采桑子》,一名《攤破丑奴兒》,六十字;《促拍采桑子》,一名《促拍丑奴兒》,五十字;皆平韻。 宋 詞《采桑子慢》一名《丑奴兒慢》,九十字,多平仄互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采桑子”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類解釋:

一、作為詞牌名(主流含義)

  1. 起源與别名
    源自唐代教坊曲《采桑》,後成為宋詞常用詞牌,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等。

  2. 格律特征

    • 正體: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如和凝《采桑子·蝤蛴領上诃梨子》)。
    • 變體:另有四十八字、五十八字等格式,押韻方式亦有變化。
  3. 經典作品
    歐陽修曾作《采桑子》十首,描繪颍州西湖四季景色。例如:

    《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栊,雙燕歸來細雨中。”
    譯文:暮春西湖依然美好,遊人散去後更顯空靈,雙燕在細雨中歸巢。


二、其他文化含義(次要說法)


主流語境下,“采桑子”是宋詞詞牌名,以歐陽修作品最為著名。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詞作背景或賞析,可參考權威文學資料或搜索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采桑子》的意思

《采桑子》是一個成語,意為女子采摘桑葉的孩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采桑子》的拆分部首是 木、谷,拆分筆畫為11畫。

來源

《采桑子》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故事。相傳,在古代,女子們常常負責采摘桑葉,用于養蠶。而《采桑子》則是指這些女子們的孩子,通常是由她們帶在身邊的。

繁體

《采桑子》的繁體字為「採桑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采桑子》可能有不同的字形寫法,比如「採桑子」或者「採桑仔」等。

例句

1. 她是個有責任心的好母親,把女兒當作自己的采桑子一樣疼愛。

2. 在古代,女子們常常帶着自己的采桑子一起去采摘桑葉。

組詞

采摘、桑葉、女子、孩子

近義詞

採桑兒

反義詞

桑葉采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