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采桑子的解釋

詞牌名。原本 唐 教坊大曲,名《採桑》或《楊下採桑》。 南朝 後主 作詞名《採桑子傳》, 宋 初名《採桑子》。一名《羅敷媚》、《丑奴兒》。雙調四十四字。


唐 教坊大曲有《采桑》,截取一“遍”單行,後用作詞牌。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雙調,四十四字,平韻。又有《添字采桑子》,四十八字或五十四字;《攤破采桑子》,一名《攤破丑奴兒》,六十字;《促拍采桑子》,一名《促拍丑奴兒》,五十字;皆平韻。 宋 詞《采桑子慢》一名《丑奴兒慢》,九十字,多平仄互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采桑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詞牌名稱(核心含義)

“采桑子”是中國古代詞調(詞牌)名稱,起源于唐代教坊曲《采桑》,後經演變定格為雙調小令。其核心特征包括:

  1. 格律結構:正體為雙調44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韻,句式以七言與四言交替為主,形成“7447/7447”的經典結構。
  2. 題材溯源:曲名本意詠采桑勞動,如敦煌曲子詞《采桑子》描寫“陽春三月風光好”的采桑場景(見敦煌寫卷S.1441)。至宋代逐漸演變為文人抒情言志的載體。
  3. 别名系統:因句式特點得名《丑奴兒》(見《清真集》),又因歐陽修名句“群芳過後西湖好”稱《羅敷媚》《忍淚吟》等。

二、文學意象與文化象征

作為文學符號,“采桑”母題承載着雙重文化基因:

  1. 農事活動原型:直指桑蠶文化中的采桑勞作,如《詩經·豳風·七月》“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的早期記載。
  2. 愛情隱喻符號:自漢樂府《陌上桑》起,“采桑”常關聯女性形象與情感叙事,如歐陽修《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以殘春景象暗喻人生怅惘。

經典作品示例

歐陽修《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集中體現該詞牌藝術特征: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此作以明快韻律勾畫山水意境,展現詞牌清麗婉約的典型風格(《全宋詞》卷一百十五)。


主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商務印書館, 2021. 詞條“采桑子”.
  2. 任半塘. 《敦煌歌辭總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卷三“雜曲·普通聯章”部分.
  3. 唐圭璋編. 《全宋詞》. 中華書局, 1999. 歐陽修詞集卷.
  4. 程俊英譯注. 《詩經譯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豳風篇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

“采桑子”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類解釋:

一、作為詞牌名(主流含義)

  1. 起源與别名
    源自唐代教坊曲《采桑》,後成為宋詞常用詞牌,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等。

  2. 格律特征

    • 正體: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如和凝《采桑子·蝤蛴領上诃梨子》)。
    • 變體:另有四十八字、五十八字等格式,押韻方式亦有變化。
  3. 經典作品
    歐陽修曾作《采桑子》十首,描繪颍州西湖四季景色。例如:

    《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栊,雙燕歸來細雨中。”
    譯文:暮春西湖依然美好,遊人散去後更顯空靈,雙燕在細雨中歸巢。


二、其他文化含義(次要說法)


主流語境下,“采桑子”是宋詞詞牌名,以歐陽修作品最為著名。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詞作背景或賞析,可參考權威文學資料或搜索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傍薄鞁鞍悲蹙鞭呼彼此彼此兵種搏谷參入産褥期铛旋池堂次骨大理花當鑪大勢至簟紋堤塍低貨度德量力鵝湖扼亢拊背燔黍捭豚飛行機扶筐高藐工切關帝廟光美鬼媒人黑色幽默宏徽後約誨喻火燧盡多葰楙空頭禍勞人累卵亮溜令材淩尚柳暗花明莅正迫臨欽賢瓊峯日昨濡濕乳棗石策適志剔牙杖通道挽毂惋結婉言渥厚笑微微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