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幢的意思、旄幢的詳細解釋
旄幢的解釋
用牦牛尾為飾的旌旗。 宋 梅堯臣 《送潘歙州》詩:“下車談詩書,上世擁旄幢。”
詞語分解
- 旄的解釋 旄 á 古代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上将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旄 à 古同“耄”,年老。 筆畫數:; 部首:方; 筆順編號:
- 幢的解釋 幢 á 古代原指支撐帳幕、傘蓋、旌旗的木竿,後借指帳幕、傘蓋、旌旗。 〔幢幢〕形容影子搖晃,如“人影幢幢”。 刻着佛號或經咒的石柱:經幢。石幢。 幢 à 量詞,指房屋:一幢大樓。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旄幢”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拼音與結構
- 拼音:máo zhuàng(ㄇㄠˊ ㄓㄨㄤˋ)
- 字形結構:兩字均為左右結構。
2.基本釋義
指用牦牛尾作為裝飾的旌旗,常用于古代儀仗或軍事場景中,象征權威或身份。例如宋代梅堯臣在《送潘歙州》詩中提到:“下車談詩書,上世擁旄幢”,描述官員手持旄幢的莊重形象。
3.出處與用法
- 文獻記載:最早見于宋代詩文,多用于形容官員、将領的儀仗或權力象征。
- 相關詞彙:與“羽旄”“旌旗”等詞相關,但更強調牦牛尾的裝飾特性。
4.補充說明
- 文化意義:旄幢不僅是實物,也承載古代等級制度與禮儀文化的内涵。
-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曆史題材作品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如“白旄黃钺”)或擴展釋義,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旄幢》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旄幢》(máo chuáng)是一個表示旗幢、旗幟的詞語。在古代,它常用來指代裝有旗幟的旗杆或旗幟本身。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旄幢》的部首是旗旗部,總筆畫數為16。
來源
《旄幢》的字形由“旄”和“幢”兩個字組成。
繁體
《旄幢》的繁體寫法為「旄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旄幢」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基本相同。
例句
1. 清風拂過,紅旄幢舞動,氣勢磅礴。
2. 大殿前鮮豔的旄幢吸引了無數遊客的目光。
組詞
1. 旗幢:指旗杆或旗子。
2. 幢台:指高大的平台。
3. 幢幡:旗幟和幡旗。
近義詞
旗幟、旗子、旗幡。
反義詞
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