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以郡名的縣君封號。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孤寒時節教俺且充個‘張嫂’,甚富貴後教别人受郡號?” 淩景埏 校注:“縣君封號上有郡地名,稱‘××縣君’,‘郡號’就是指縣君的郡地稱號。”
“郡號”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用于古代封號制度中,具體解釋如下:
郡號指古代對女性(尤其是官員家屬)授予的封號,其特點是以“郡名”冠于封號之前,形成如“××縣君”的稱謂。例如,某位受封者可能被稱為“清河郡縣君”,其中“清河郡”即為郡號。
金代董解元在《西廂記諸宮調》中提到:“孤寒時節教俺且充個‘張嫂’,甚富貴後教别人受郡號?”此處的“郡號”即指通過封號體現身份變化的例證。
“郡號”是古代封號制度中結合郡名與爵位的稱謂,主要用于彰顯受封者的地位與屬地關聯。如需進一步了解封號制度或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西廂記諸宮調》等文獻或相關曆史研究資料。
郡號是指各地方行政區域的名稱。它由兩個漢字組成,表示特定的地域劃分。下面将詳細介紹郡號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郡號由兩個漢字構成,其中第一個字為“郡”,拆分部首為“邑”,筆畫數為9;第二個字根據具體的地名而定,不作具體拆分和筆畫統計。
郡號源于中國古代的地方行政區劃制度。在古代,郡是各個地方的行政單位,類似于現代的“縣”。隨着曆史的變遷,郡號的具體使用方式和範圍有所改變。漢字的繁體字“郡”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古時候的“郡”字可以寫成“圻”,表示相同的含義。這種寫法在古文獻中經常可以見到。
1. 這個地方是某某郡的行政中心。 2. 郡號是地方行政區劃的重要标志。
郡城、郡縣、郡治、郡廟、郡吏
縣、州、府、行政區
國、省、市、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