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逃西竄的意思、東逃西竄的詳細解釋
東逃西竄的解釋
四處逃亡;四處逃避。《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因那年避亂南奔,被官兵衝散了女兒 瑤琴 ,夫妻兩口,凄凄惶惶,東逃西竄,胡亂的過了幾年。” 黃遠庸 《遠生遺著·借款》:“今兩年以來,東逃西竄,而其結果仍投入于銀行團之網羅。”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階級意識》:“俺的鄉裡有百來戶人家,各自東逃西竄,有去無回。”
詞語分解
- 東的解釋 東 (東) ō 方向,太陽出升的一邊,與“西”相對:東方。東經(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或經線)。東山再起(喻失勢之後,重新恢複地位)。付諸東流。 主人(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道主(泛指
- 竄的解釋 竄 (竄) à 亂跑,逃走(用于敵軍、匪徒、野獸等):竄犯。竄擾。竄逃。竄踞。流竄。抱頭鼠竄。 放逐:竄逐。 修改文字:竄改。竄定(删補改定)。點竄(删減塗改)。 筆畫數:; 部首:穴;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東逃西竄”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ōng táo xī cuà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四處奔逃躲避,形容慌亂逃亡或狼狽逃竄的狀态,含貶義。
二、出處與典故
- 《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
描述戰亂中百姓流離失所:“夫妻兩口,凄凄惶惶,東逃西竄,胡亂的過了幾年。”
- 《雙鳳亂鳴記》
第二十一回提到:“亂紛紛東逃西竄,鬧哄哄兵荒馬亂。”
三、用法與例句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多作謂語、狀語。
- 例句:
- “敵人被趕得東逃西竄,走投無路。”
- “失魂者東逃西竄,像龍遊淺水,虎入深林。”(出自《英烈傳》)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落荒而逃、豕突狼奔。
- 反義詞:乘勝追擊、鎮定自若。
五、補充說明
- 注音:ㄉㄨㄥ ㄊㄠˊ ㄒㄧ ㄘㄨㄢˋ(漢語拼音注音)。
- 繁體:東逃西竄。
該成語多用于描寫戰亂、災難或追捕場景中的慌亂狀态,需注意其貶義色彩,避免誤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東逃西竄
東逃西竄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們四處逃亡或逃竄。它由三個漢字組成:“東”、“逃”、“竄”。其中,“東”由“一”和“二”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是5畫;“逃”由“辶”和“兆”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是9畫;“竄”由“穴”和“川”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是10畫。
《東逃西竄》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戰亂時期,當時人們為了逃避戰亂和追隨自己的理想,不斷東奔西逃。由于積累了很多逐漸拆分演變而來的成語,所以在拆分繁體字方面并沒有特别的變化。
古時候《東逃西竄》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并沒有特别大的改變。隻是在曆史的長河中,有時候會使用一些更為繁瑣的寫法,但仍然符合漢字的基本結構。
例句:戰亂期間,許多人不得已東逃西竄,希望能夠尋找到安全的地方。
與“東逃西竄”相近的成語有:“四處奔波”、“四處流浪”等;相反的成語有:“安居樂業”、“穩定常居”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給您帶來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