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堂封的意思、堂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堂封的解釋

(1).宰相的封邑。《新唐書·源乾曜傳》:“時議者言:‘國執政所以同休戚,不崇異無以責功。’帝乃詔中書門下共食實戶三百,堂封自此始。” 宋 王溥 《五代會要·中書門下》:“ 梁 開平 五年二月敕:‘食人之食者憂人之事,況丞相尊位,參決大政,而堂封未給,且無餐錢,朕甚愧之。’”

(2).墳墓。語出《禮記·檀弓上》:“吾見封之若堂者矣。” 鄭玄 注:“封,築土為壟。堂,形四方而高。”此 子夏 述 孔子 論墓葬之言。故後以“堂封”指稱墳墓。 唐 柳宗元 《同劉二十八哭呂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禦》詩:“三畝空留懸磬室, 九原 猶寄若堂封。” 明 章懋 《陝西副使靜虛潘公墓志銘》:“查山鬱鬱,堂封纍纍。公歸於此,百世是思。” 明 李東陽 《息庵》詩:“掃開蒼翠鑿孱顔,自作堂封更堵環。頗似 王樵 為繭室,不勞 齊景 泣 牛山 。”參見“ 堂斧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堂封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古語詞,主要涉及古代官制與建築領域,具體釋義如下:

一、古代官制含義

指宰相的封邑。唐代為表彰宰相功績,常賜予封地,稱為“堂封”。此制源于《周禮》宰夫“掌其牢禮委積”之職,後演變為對宰相的專屬封賞制度。

例證:

《新唐書·韋嗣立傳》載:“(嗣立)承慶自鳳閣舍人以疾去,嗣立代為侍郎,與兄平章事。父子兄弟相代為相,世罕其比。韋氏自居京兆,堂封四葉。”


二、建築領域含義

指墳墓的封土或墓冢。古代貴族墓葬封土呈覆鬥形,形似堂基,故稱“堂封”。此用法多見于喪葬禮儀文獻,體現古代“事死如事生”的禮制思想。

例證:

《禮記·喪大記》鄭玄注:“堂封,築土為壟象堂形。”描述諸侯墓葬封土規格。

宋代王禹偁《翟使君挽歌》雲:“堂封猶阻瘴,隴樹已栖煙。”以“堂封”代指墓冢。


三、文化關聯

堂封制度與建築形制均體現封建等級秩序:

  1. 官制層面:堂封大小與宰相品級對應,《唐六典》規定“親王食邑萬戶,三公以下遞減”。
  2. 喪葬層面:《儀禮》規定“天子堂高九尺,諸侯七尺”,墓葬封土高度象征身份地位。

學術參考來源:

  1. 《新唐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全宋詩》(北京大學出版社)
  4. 《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5. 《唐六典》(中華書局箋注本)

(注:因古籍原典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出版社版本信息以确保學術可溯源性。)

網絡擴展解釋

“堂封”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宰相的封邑

指古代皇帝賜予宰相的封地或食邑。這一用法起源于唐代,《新唐書·源乾曜傳》記載,唐玄宗曾下诏賜予宰相實戶三百,作為其封邑的起始。例如:

二、墳墓的别稱

源自《禮記·檀弓上》中孔子對墓葬形式的描述:“吾見封之若堂者矣”,鄭玄注“堂”為“形四方而高”的封土形态,後世遂以“堂封”代指墳墓。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用法:

其他說明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堂封”作為成語表示“授予榮譽”,但此義項未見于權威古籍記載,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建議以曆史文獻中的釋義為主要依據。

别人正在浏覽...

谙實百禽半月刊表舅薄業常臣常規化長喙車輿當該帝籙舵手風縫偾将佛殿剛潔梗沮躬桑鸹鸧顧恤寒片涸轍鲋皇車黃竹诙噱濩落堅潤擊缽靖獻緊急祭詩料哥鱗被靈宅栗色浏溧緑玉君盲飇盲從梅花紙帳眉圖粘滞性賠補毰毸取帥觑問忍志軵靡撒放三居燒燈節奢廣石汗衰敗水彩四部書為意塕薆無傳詳熟